第189部分 (第1/4页)

荷兰人在台南已经经营了十几年,平均每年要向他们总部上缴大概150万两的利润,然而这只是上缴的部分,而那些未上缴的部分有多少,以及成本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台南地区对荷兰人来说很熟悉,早在1622年7月荷兰人侵占澎湖时,雷约兹则来到台湾大员港(台南)的海域和陆地进行侦察和测量,也进行过一些商业贸易活动,这无疑是为侵台行动作准备。

此时的大员外海共有11个岛屿,宽约半华里的台江口南航道以北,是北线尾、加老湾、隙仔港、海翁仙4个岛屿,台江口南航道以南是从一鲲鯓到七鲲鯓排列着7个岛屿,由北向南组成天然屏障,形成最阔处为6余里、长30余里、可以同时停泊千余艘船只的大型良港。此外,在北线尾北端的鹿耳屿和加老湾之间则是宽约1华里的鹿耳门水道,则是进入台江的主要航道。如果没有大潮的话,鹿耳门航道太浅,难于通过吃水较深的战船,因而易守难攻,具有较高的军事价值。

荷兰人为达到侵略目的无所不用其极。1624年9月,宋克指挥的荷兰武装船队,在离开澎湖风柜尾后来到台湾大员。当时,装出一付可怜样的荷兰人提出只要借用“一张牛皮大的地方”就行了,当地汉民信以为真,以为荷兰人只是为停船上岸,所需地方不大,也就同意了。

荷兰人眼中的一张牛皮大的地方有多大呢?荷兰殖民者首先占领一鲲鯓,即今天的台南安平一带,并且在大兴土木,修建“奥伦治城”。当地的汉民要求荷兰人承诺“一张牛皮大的地方”时,无耻的殖民者竟然把一张牛皮分割成很细的皮线,连接起来圈地,这就是“一张牛皮”。奥伦治城,后来改为荷兰的一个“州”,定名为“热兰遮城”,成为荷兰驻台湾的“总督府”。内城于1632年底完工,外城在第一个外国侵略者的据点。

第二个据点是“赤坎楼”。在修建热兰遮城的同时,又在台江对面的赤坎修建仓库、住宅、商业区,定名为普罗文查城,后改名为赤坎楼。还在台江口两侧修造了坚固的堡垒炮台。靠欺骗占领台湾的荷兰人,对借给他们土地的中国人不仅不领情,反而予以残酷掠夺、镇压。

台湾丰富的物产成为荷兰人掠夺的对象。荷兰人掠夺的主要物品是台湾特产鹿皮、樟脑、槟榔、米和砂糖等。鹿皮,是当时中国台湾的主要输出物资,在高峰的1638年,荷兰从中国台湾仅输往日本的鹿皮就达15万张。如今日本处于战国时期,日本武士最喜欢用鹿皮制作“阵羽织”。

与掠夺同时进行的是转口贸易,荷兰人在高峰年代每年从中国大陆运货来中国台湾的商船超过百艘,从台湾输出的货物价值几百万荷兰盾。他们把台湾的米、砂糖、鹿皮和藤输往日本,甚至波斯;把从荷兰运来的金属、药材,从巴达维亚运来的香料、胡椒、琥珀、锡、铅、棉布、鸦片等,经由中国台湾输往中国大陆;再把中国大陆的生丝、瓷器、丝织品、黄金等货物,经台湾转口输往巴达维亚或欧洲地区。在这类不平等贸易中,荷兰从中国的大陆和台湾掠夺了无数的货物,也通过对在中国台湾地区经商的中国、日本和南洋等地的商人,抽取高额税收,获取巨额利润。荷兰人从事的转口贸易,有着浓厚的殖民性质。

早在去年时,第一舰队已经派出商船到台南进行过贸易,被抽了很多税,也侦查到了一些基本的信息,同时从一些福建商人那里也得到了一些情报,不过多台南还不是太熟悉。

不过第一舰队显然不想玩什么虚的,三月二十三这天,第一舰队直接来到了大员港外,大员港内停泊着三十几艘商船,还有十艘刚从好望角抽调来的军舰。

大员港两侧的的炮台奇多,而且多数都是在海面上打不到的,而那些炮台却能打下来,苏步恒下令十艘军舰堵在港外和荷兰的炮台对射,不让港内的船只出来。

十艘军舰陆续开火,将大员港外的几个炮台陆续拔除,但第一舰队并不敢冲进去,毕竟大员港的炮台太多,还是堵着保险。

同时,苏步恒将另外十六艘军舰和二十艘护卫舰调往鹿耳门水道。

荷兰人在台江口两侧修筑了两个坚固的炮台群,火炮都保护在堡垒之中,然而第一舰队别的不多,就是重炮多。

十六艘军舰对准台江口两侧的堡垒一阵猛轰,而荷兰人的炮台还击后,竟打不到第一舰队,因为射程不够。

而第一舰队的炮弹雨点一般落在荷兰人的堡垒上,加农炮的瞄准非常容易,在两千米外,大半炮弹都落在了荷兰人的堡垒上。

堡垒修得很坚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