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袁岳(Victor Yuan):

中国人主要在家吃饭,因为在家做菜的成本低。在家做菜的成本和在外面吃饭的价格为一比四到五。另外,在家做饭非常方便。中国农贸市场多,不但靠近家,而且农贸市场的产品非常便宜。各种新鲜蔬菜都能买到。但是,随着年轻夫妇家庭的增多,待客需要越来越多,在外吃饭的次数也多了起来,比如年饭、生日和请客吃饭,更多地在外面吃了。一个普通家庭每星期在外吃一顿饭是很普遍的。

至于中国人的口味,各地区的差别非常大。南方人到北方,觉得北方人不会吃。但北方人讲究吃面条,觉得南方人不懂吃面条。中国八大菜系,每种菜都有讲究。不同地方人的口味被地方菜塑造出来了。菜系本身的做法也在不断改变,变得更通俗化、贯通化,一道流行菜,比如回锅肉,可能各个菜系里都有。菜式越来越趋向于共享。也有一些菜是特殊流行的,如高档菜里有龙虾、鱼翅、大闸蟹,中档的水煮鱼、麻辣龙虾、香辣蟹,这些都是广受欢迎的。

正式的西餐没有得到普及,日本菜的推广比西菜推广得好,特别韩国人做的日本菜,又好吃又便宜。但西式快餐推广得很好。如果孩子考试考得好,则奖励是一顿麦当劳。有个说法是2�5现象。就是说,在麦当劳吃饭的2�5个人中:有一个是爱吃麦当劳的,那就是小孩;有一个不爱吃的,那是妈妈;还有半个是跑进去随便吃的。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我注意到,在中国,必胜客的消费者年龄稍大一些。龙虾在美国也很受欢迎。美国人还爱吃阿拉斯加大王螃蟹,它肉多,个头特大。美国人特别怕麻烦,不爱啃,不爱吃头吃尾,也不爱吃下水。

第六篇 时尚消费:情感化、自我化话题57:常去酒吧被看作生活方式的重要表示

话题57

经常去酒吧会被看作是生活方式的重要表示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大部分美国人爱喝酒,视之为与朋友在一起打发时间的办法。美国的酒吧有两个作用:第一,一起上班的人下班以后很想放松一下再回家,于是去酒吧。但是这种做法跟英国人、日本人甚至中国人比,要少得多。因为绝大部分美国人下班后就直接回家了。第二,年轻人或各年龄阶层的人想认识一些新朋友,也可以去酒吧。大家到酒吧碰运气,看能不能遇到女孩或男孩。20年前,许多酒吧只有大学生才去。在大学城或邻近的夜生活区,大学生去酒吧很正常。后来,政府把喝酒的合法年龄提高到21岁,大学生去酒吧就减少了一些,但大三和大四学生照常去。

美国酒吧的礼节是轮流买酒。这种请客方式在欧洲很流行,在美国也是一样的。在酒吧,有一个很有争论性的话题,就是以何种方式问一个女孩她是否是一个人,是不是可以邀请她跳舞。怎样说第一句话(pick�up line),这时大家总是辩来辩去的。

袁岳(Victor Yuan):

酒吧在城市中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兴起也就五六年时间。北京的酒吧集中在三里屯、后海和朝阳公园;上海的在衡山路、新天地;还有一些零散的酒吧区,主要在高校附近,如北大、清华和复旦等。酒吧的形式还有变种,如餐吧、聊吧、书吧和电影吧。这种变形的酒吧可以给你一个社交聚会的空间,通常有主题。比如,电影吧放一些另类小电影;酒吧以带有雅皮色彩的白领和学生为主要客户。另外,它是典型的西化生活的表现,其标志有:啤酒、爆米花、有趣的海报、新的乐队和音乐明星。总的来说,酒吧在中国是熟人酒吧,也有的通过酒吧聚会让朋友相识。酒吧里出现的不认识的人有时会被误认为是性服务者。酒吧中的确有一些性服务者。

经常去酒吧会被看作是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表示。特别在上海,某人会说,昨天晚上我去了某某酒吧。这话能显示他的生活品味和文化品味有一定的先进性。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在美国,各种酒吧都有。体育酒吧非常受欢迎,此外还有钢琴酒吧,有人弹钢琴,有点贵族味道。还有跳舞吧,主要是跳舞的人光顾。

袁岳(Victor Yuan):

在美国,我看到许多以文体明星名义办的酒吧,如NBA酒吧,可以在里面看篮球。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类似的这种饭馆,如硬石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