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 (第1/4页)

塞到他手里说:

“我的邮票没有你的价值高,这是给你的补偿。”

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卢俊雄愣了许久,才如梦初醒。从此他更加体验到了邮票不仅仅是艺术品,而且也是一种商品,商品意识就这样从这个上初中二年的少年心中萌动了。

他很善于行动,很快就办起了广东省第一个中学生集邮团体:省实验集邮社。他自任社长,发展了八十多名会员,这是他做出的第一个“第一”。

有一次,学校通知学费提高了。卢俊雄听了心里一惊,只觉得顶门上轰的一声,那颗心不住地往上乱蹦,要不是气门挡住,险些要蹦出来,脸上的气色大变,回家的路上他的心一直提着。吃完晚饭,卢俊雄颤巍巍地对父亲说:

“今天老师通知,学校的学费又提高了。”

说完,便把学校的通知交给了父亲。只见父亲从头至尾看了一遍,撂在桌子上,脸色渐渐有些发白。两手扶着膝盖儿,目不转睛地怔着,望着那张通知书,良久良久,沉默不语。

母亲坐在一旁,看着儿子。卢俊雄在那目光的注视下,脊背上掠过一阵阵寒噤,膝盖和小腿不由自主地剧烈地抖动起来。他想用手绢擦一下额头的汗,竭力平静一下自己,但拿手绢的手在脸旁像是拿着粉扑往脸上扑粉一样,明显地抖动起来。

这件事使他终身难忘,时常回忆起来,就像刚发生似的。

于是,他开始动脑筋了。他想起了那天他和父亲去文化公园参加首届邮票展销会时,公园门前那三五成群换邮票的人。他灵机一动,办法有了,他用卖报卖书的几十块钱,在市青少年宫、火车站、邮票公司等处,“炒”起了邮票,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现在的卢俊雄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卢俊雄了,不是那个在文化公园门前出尽“风头”的卢俊雄了。现在他对集邮已有所了解,他对邮票的种类了如指掌,什么“普通邮票”、“老纪特邮票”、“J、T邮票”、“民国邮票”、“区票”、“东北贴用邮票”、“文革票”、“编号票”、“欠资邮票”、“改用邮票”、“航空邮票”、“小全张”、“小型张”、“小本票”、“生肖票”、“信销票”、“盖销票”、“新票”、“暂代邮票”、“首日封”、“邮资明信片”、“极限民信片”,他都能辨认出来,并且初步掌握了怎样收集邮票和辨别假票的基本方法。

有一天,他到火车站邮票市场转悠,发现有位青年人东张西望,好像有急事似的,他便上前搭话:

“你有票吗?”

那青年人忙近前说:

“小兄弟,我有张珍邮,是我父亲临死时留给我的,我现在急等钱用,给个价就把这张邮票卖了。”

卢俊雄看了一眼那张珍邮,摇头说:

“既然是珍邮,你开个价吧。”

那人可怜兮兮地说:

“一万元”

卢俊雄没回价就走开了。一个集邮朋友上前问道:

“他要多少钱?”

卢俊雄伸出拇指说;

“一个数”

集邮朋友拉着卢俊雄说:

“如果不是赝品,还是很便宜,同我一起看看去。”

这位集邮朋友经过仔细检查,认为不是赝品,便开价说:

“质地不算好,如果你有诚意,给你三千元。”

那青年显出一副气愤的模样说:

“你识不识货,这可是珍邮!三千元,也太小气了!”

说着就要走开,集邮朋友见势不好,急上前拉着那个人说:

“好商量!都是朋友,有话好说,你说个价吧。”

那人思忖半晌说:

“我有急事等钱用,不然的话,你给我多少钱也不卖。既然都是同行,五千吧,可不能再回价了。”

于是两人便成交了。

事过之后很长时间,卢俊雄一直看不见那个集邮朋友。后来,才知道他大病一场,险些送了命。原来那天买的那张珍邮经过专家鉴定,乃是假票。当时他想,该票的市价已超过一万二千元,以为可以大赚一笔了。结果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卢俊雄从中吸取了教训,不再投资高档票或珍邮,只投资于散票,积累经验。

从此,他投资时,选择那些设计精美、色彩鲜艳、内容高雅、富有生活气息的邮票。如古典名著、古董、古画、著名风景、花鸟虫鱼、江河山川之类的邮票。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避暑山庄》、《杜鹃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