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安静做功课吗?我觉得心都碎了。他们热切渴望学习,不管这一切对他们来说有多困难。这让我想起克莉丝塔,我知道我必须为他们做些什么。〃

但是能做什么呢?钱已所剩无几,即使住最便宜的旅馆,也只够他坐吉普车到伊斯兰堡,然后搭飞机回家。

在加州,他能期待的只有零星的护理工作,他的家产更是少到可以全部塞进车子后备箱,至于那辆费油的酒红色别克汽车,可以说是他在加州唯一的〃房产〃。尽管如此,摩顿森仍相信,总会有办法的。

站在俯瞰河谷的岩石平台上,在哈吉身旁,他

可以清楚地看见那些高峰,那些让他飞越半个地球来考验自己的高峰。爬上乔戈里峰,把克莉丝塔的项链放在峰顶,对他来说已不再重要;他可以用一种更有意义的方式纪念妹妹。摩顿森把手放在哈吉肩上——自从他们共饮第一杯茶后,老人常这样手扶他的肩膀——说道: 〃我要给你们盖一所学校。 〃

他完全想不到,这句话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他所踏上的路途,也远比离开乔戈里峰的漫漫征途更为曲折艰辛。

〃我会盖一所学校。 〃摩顿森说,〃我保证。〃

四个人储藏室

伟大总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能够像个最普通的人一样露面、说话与行动 。

——哈菲兹( Shams…ud…dinMuhammedHafiz)

储藏室里的气味儿闻起来像在非洲。站在两米宽三米长的房间边缘,听着圣巴勃罗大道高峰时段的车流,摩顿森心中涌起一种只有坐了四十八个小时飞机才会产生的时空错置感。在离开伊斯兰堡的飞机上,他充满了信心,计划着几十种募款建学校的方法。但回到加州柏克莱后,他却完全无法适应。艳阳高照下,置身于悠闲漫步、打算再来杯意大利浓咖啡的富裕大学生中间,摩顿森觉得自己正渐渐消失。对哈吉·阿里的承诺,像在漫长转机旅程中,

边打瞌睡边看完的电影,醒来后剧情已忘了大半。

时差、文化冲击,这些让人感觉时空错乱的魔鬼,已经袭击过摩顿森太多次了。这就是为什么他必须到这儿来,正如过去每次登山归来一样——回到柏克莱第 114号个人储藏室。这个充满霉味的空间是他回归原点的地方。

他掉入浓郁的黑暗中,在头顶摸索着电灯的拉绳。灯亮了,眼前是堆在墙边、布满灰尘的登山书籍,还有父亲留给他的非洲大象黑檀木雕;吉吉压在页缘翻卷的老相簿上头,这咖啡色的猴子玩偶曾经是摩顿森最亲密的伙伴,勾起他那渐渐被感官经验湮没的记忆。

摩顿森拿起这个儿时的玩具,发现非洲木棉已经从它胸部的裂缝中漏了出来。他把头埋在吉吉身上,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又回到坦桑尼亚那栋空心砖的大房子,他在绿荫蔽日的胡椒树下嬉戏。

和父亲一样,葛瑞格·摩顿森出生在明尼苏达。 1958年,父母带着三个月大的他开始他们生命中最大的冒险——前往坦桑尼亚,去非洲最高的乞力马

扎罗山脚下传教。

父亲厄文·摩顿森出身于充满关爱的路德教派家庭,与幽默作家葛瑞森·寇勒在《渥布冈湖》里写的那位沉默的男人一样,厄文也认同沉默是金。

身高超过一百九十厘米的厄文,天生有着运动家的体格,婴儿时期就已经是个壮硕宝宝,因而被取绰号〃登普西〃,也就是当时驰名美国的重量级拳王。自此这个绰号取代了厄文的真名。登普西在家中最小,排行第七。经济大萧条时期他的家庭濒临破产,靠着与生俱来的运动细胞——他当选为州橄榄球代表队的四分卫,担任州篮球代表队的后卫,得以离开皮克特湖边的家乡小镇,步上通往广阔世界的康庄大道。登普西靠着橄榄球奖学金进入明尼苏达大学,一边照料着自己在球场上冲锋陷阵造成的冲撞淤伤,一边攻读大学学位。

他的妻子洁琳也是运动员出身。她在跟家人从爱荷华搬到明尼苏达后,很快就为登普西神魂颠倒。登普西在堪萨斯州服役时休假三天,两人闪电结婚。 〃登普西热爱旅行。 〃洁琳说,〃他很想看看比明尼苏

达更大的世界。我怀葛瑞格的时候,有一天他回到家,兴奋地说: '坦桑尼亚需要老师,我们去非洲吧! '我根本不可能拒绝。所以我们就去了。人在年轻的时候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

除了知道坦桑尼亚位于肯尼亚和卢旺达之间,他们对那里一无所知。在摩西,路德教会把摩顿森一家安顿在一幢曾属于希腊枪贩,后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