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疾驰吧,直到化作一道青烟!”

这句话是“王国”的国策,虽然只有这么一句。若问这句话代表什么意思,这正是“驱动物王国”存在至今所要证明的意义。

“王国”,从人们最初发现它时起,就从来没有被移动过。那时,没有人想过要用它干什么。

后来,“王国”开始出现人家,也是因为挖掘“王国”经历了太多的岁月,据说,自从埋头于挖掘工作的“发现者”住在里面开始,那一带就有人定居下来。

最初,“王国”巨大的空间曾令人们感到无比畏惧。

“王国”内部空空如野,一个个不透明的窗户形成一个巨大而空旷的车厢,其旷古罕见的人工造型令人们无比畏惧。据传说:人只要在里面呆上一天,就会被诅咒。因此,后来在那里参与挖掘工作的居民,有人出于对车厢内部的恐惧,宁可选择露天宿营。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因为一个偶然因素,居民们被迫进入“王国”,并在那里定居下来。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偶然因素呢?

气候变化或疫病滋生。

有一年,“外部”世界连续下起了几个月的暴雨,洪水四处泛滥,村落纷纷面临绝境,生活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危机迫使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居住地。

庄稼无法收割,即使收割好了,也会因为暴雨霉变腐烂。造化弄人,雪上加霜的是可供饮用的水源已不足,这导致瘟疫暴发。一开始只有几个稀稀落落的病例,没多久便大规模蔓延开来。被丢弃的尸体堆积如山,于是,那里又形成新的疫病感染源,灾难不断扩大。

在这种情况下,东逃西窜、疲惫彷徨的幸存者们想起了“王国”。

人们窃窃私语地议论着:据说只要走进那个象征着将世间万物还原为“无”的“王国”,疫病就不敢再靠近人们。

事到如今,人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那里。

渐渐地,巨大的空间中开始住进居民。后来,他们发现那些空间密封性很好,作为居住地再合适不过。

于是,人们开始纷纷抢占属于自己的地盘,最早到达的人们怀着警戒和守护地界的心理,对稍后进入的人们怒目相对。在无规则的“内部”世界里,到处弥漫着火药味,犯罪和恶行肆无忌惮地蔓延。

这时,“圣士三兄弟”站了出来。

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来历,据说他们来自“外部”世界西方的尽头。三兄弟是一母所生,这一点确凿无疑。无论面容还是身材,三兄弟都惊人地相似。他们只有一点区别,三个人眼睛的颜色各不相同。长兄是黑色,二哥是蓝色,三弟是绿色。

尽管他们初来乍到,但在众人看来,三兄弟的存在却极为特殊。

没过多长时间,他们便俘获了众人的心。三兄弟带领着众人在这个曾经被割据成一块块的“内部”世界里,建立起“王国”,他们也必将登上“内部”世界最高权力的王位。

从这时起,“王国”历史的序幕便揭开了。

“圣士三兄弟”,不,现在已经是“圣士三贤王”了.他们的名字被镌刻在“王国”的历史里。

“圣士三贤王”分别开拓出三拨“个体”(可理解为车厢——译者注),他们各自住在“个体”的最高阶层。

只有这三拨个体中住着居民,而且,每个“个体”中还有不少地方没有住满。

“圣士三贤王”在各自的“个体”中谋求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个体”中最下等的阶层,主管引进水源耕种土地、试验栽植粮食作物、研制发酵工艺,保证酒和调味品等人们的日常所需。

其上的阶层,主管建设纺织、工具、建材等制造工厂,并改造相关设施。

更高的阶层,主管开拓市场。在市场上,人们可以进行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和交易。

居住区阶层的地位更高。

所谓的阶层,就是任何世界都存在的,用来证明人们社会地位的那种东西。渐渐地,财力雄厚起来的子民开始将目光投向比自己更高的那一阶层。

不知不觉间,在占据最高阶层的“王”的居住地的势力范围内,一群发誓效忠于王的“贵族”阶层便形成了,王国内部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

当“个体”中自给自足的目标实现,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模式固定下来以后,人口开始逐步增长,三个“个体”变得狭窄起来。“圣士三贤王”开始考虑向下一个“个体”移民的计划。他们已经日渐衰老,明白自己到了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