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论社主席之职。这是她多年孜孜以求的。几年来,她一直是牛津辩论社常务委员会的成员,并且担任司库。在第一次竞选主席职务时被击败了,而这次终于如愿以偿。

在此之前,疼爱女儿的布托担心女儿再次失败,害怕女儿被失败所击倒,便来信谆谆开导她说:“在一场选举中,一方必然赢,而另一方必定要输。你应尽你的最大努力,但是对选举结果则必须高高兴兴接受。”一个月后,当他得知女儿成功了时,喜形于色,立即发来电报祝贺。电报中说:“获悉你当选为牛津辩论社主席,欣喜万分,你干得真漂亮,我们衷心地热烈祝贺你取得的伟大成功!”

贝娜齐尔的当选也在牛津大学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仅在十年前妇女还被禁止去辩论社所在的顶层的楼座,辩论社成员的比例至今仍然是七男一女,贝娜齐尔的胜利令人们大吃一惊。

贝娜齐尔竞选胜利了,然而,她父亲布托的竞选才刚刚开始,而且前途未卜。

布托自1971年底取代叶海亚·汗当政以来,雷厉风行地颁布了1973年宪法。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改革。主要是推行工业及金融机构的国有化;土地改革,将大量土地交给中小农民或无地农民;降低军队的政治作用,改组军队领导,实行分仅,原来海,陆、空三军由总司令指挥.而布托则把总司令的职能分成三个职位执行:海、陆、空三军各设参谋长,在此之上设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尤其令贝娜齐尔赞赏的是布托为妇女打开了从事外交、公务和在警察部队服役的大门。为提倡妇女教育,布托任命了一位妇女担任伊斯兰堡大学副校长。在政府部门,任命妇女任信德省督和国民议会副议长。通讯部门也为妇女敞开了大门,女播音员第一次出现在巴基斯坦电视上。布托总理的夫人努斯拉特·布托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75年布托夫人率巴基斯坦代表团出席了在墨西哥城举行的联合国妇女国际会议,并且被选为大会的副主席。

1977年1月5日,贝娜齐尔高高兴兴地返回巴基斯坦,参加父亲的生日宴会。在宴会上,贝娜齐尔见到了六个月后发动政变推翻她父亲的政府并改变了他们一家命运的人——布托亲手破格提拔的陆军参谋长穆罕默德·齐亚·哈克将军。

穆罕默德·齐亚·哈克,1924年8月出生于印度旁遮普邦贾朗达尔一个中下阶层的阿拉因人家庭。早年就读于印度著名的圣·斯蒂芬学院。1944年,齐亚·哈克从圣·斯蒂芬学院毕业后加入驻印度的英军,经过短期培训后即于1945年随英军转战于缅甸、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1947年印巴分治时,齐亚·哈克的家乡贾朗达尔被分在印度境内,作为穆斯林的齐亚·哈克一家被迫移居巴基斯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齐亚·哈克曾在印度台拉登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又在巴基斯坦奎达指挥和参谋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59年至1963年间,齐亚·哈克两次受派到美国接受装甲兵军官和参谋军官训练。1964年他晋升为中校,1966——1969年先后任装甲团团长、师上校参谋、准将旅长等,曾参加1965年和1971年的两次印巴战争。1972年,齐亚·哈克升为少将,担任装甲师师长。1975年4月升为中将,担任巴基斯坦陆军第二军军长。1976年3月,齐亚·哈克被佐·阿·布托总理越过6位比他资深的将军,破格提拔为军队的首脑—一陆军参谋长,并晋升为上将。

初次见到齐亚·哈克,贝娜奇尔便有几分失望。在她的头脑中士兵的形象是高大粗壮,具有詹姆士·邦德那样钢铁般的意志。而她面前的这位将军既矮小,又紧张,相貌平平,擦着润发香脂的头发从中间分开贴在头上。他并不像一个鼓舞人心的军队领导人。尤其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奉承说他见到佐·阿·布托这样伟大人物的女儿,他是如何的荣幸,这令贝娜齐尔浑身不舒服。她不知道父亲怎么会找这样一个人来担任陆军参谋长。据说,父亲为挑选他还费了很大心血。

在生日宴会上布托充满自信地告诉女儿:“我将号召进行另一次土地改革,我还将在3月份举行大选、宪法上规定要到8月份大选,但我看没有必要再等待了。我们按照宪法建立起来的民主机构正在运转,议会和各省政府也都在行使职责。如果我们在这次大选中得到人民的支持,我们便可以更容易地向第二阶段迈讲,执行我们的各项计划。”

不久,贝娜齐尔返回牛津大学,去组织牛津辩论社的辩论活动,而她的父亲则紧锣密鼓地准备大选。尽管贝娜齐尔主持辩论已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