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苏联外交部发言人称,贝·布托当选总理证明巴基斯坦正在发生民主变化,重申苏联愿意本着睦邻和互利合作的精神发展两国关系。

澳大利亚外交部发言人也表示澳大利亚非常期望同贝·布托的新政府合作,把两国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继续下去。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12月2日致电贝·布托,祝贺她当选为总理,并希望能与贝·布托合作,进一步促进和发展两国间的亲密、友好关系。

南亚的斯里兰卡总统费亚瓦德纳、尼泊尔首相什雷斯塔以及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或政府,都对贝·布托当选总理表示了祝贺。

贝娜齐尔·布托作为新闻人物,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世界许多报刊纷纷介绍、评论、盛赞贝·布托的当选。

美国者名的《华尔街日报》,1988年11月18日在头版刊登了题为《能够领导巴基斯妇的贝娜齐尔·布托》的专题报道。文章说,贝·布托的当选。使得巴基斯坦在“加强民主方面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泰晤士报》就巴基斯坦大选发表社论说,民主制度,无疑是巴基斯坦的最大获胜者。这是专制独裁政治自身和平地转为民主政治的几个罕有的转折点之一。这次选举可以与1983年阿根廷的选举、1987年韩国的选举以及1988年10月智利的公民投票相提并论。它为民主制度打下了基础。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88年11月28日以“虎女不愧虎父、布家复起政坛”为标题介绍了贝·布托的情况。文章认为,贝·布托经公平选举而掌权,首开了巴基斯坦民主的先河。她父亲一直无法做到的,在她所赢得的竞选中已表现得青出于蓝了。

《印度时报》赞扬说,“贝·布托一举成为穆斯林教徒占大多数的国家的一名女总理,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

世界最有影响的美同《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均把贝娜齐尔·布托列为1988年12月28日出版的刊物的封面人物,并载文对她作了详细介绍。

中国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也将贝·布托的情况向中国人民作了详细的介绍。中国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和《半月谈》杂志等都把贝娜齐尔·布托当选为总理列为1988年“世界十大新闻”之一。

贝·布托这位年仅35岁的年轻女子,能成为一个拥有一亿零四百万人口的穆斯林国家的政府首脑,在过去看来,简直像天方夜谭的梦幻,而如今,却成了铁一般的现实。

当今世界,尽管女性多于男性;尽管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西方国家就出现了妇女争取政治平等权利运动的萌芽;尽管占世界人口一半的妇女承担了世界上2/3的工作,但今天的妇女在许多领域的状况并不能令人满意。

在当今发展变化着的世界上,人口、教育、家庭、儿童、老龄等社会性问题仍困扰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而妇女又是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重要变量。虽然妇女的状况在某些方面有所改善,但同时,妇女的地位及权益,无论在家庭里,还是在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仍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与维护。

在这种现实状况下,贝·布托能成为最年轻的女政府首脑,天不显示了她的超凡才能。

贝布托传第十二章 初试锋芒

第十二章 初试锋芒

巴基斯坦大选结束后,世界各国舆论普遍认为,人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在巴基斯坦开创了一个民主的新纪元。它结束了长期的军人独裁统治,开始了议会民主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巴基斯坦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88年12月2日,贝娜齐尔·布托总理在伊斯兰堡首次向全国发表广播和电视讲话,阐述了巴基斯坦的内外政策。

贝·布托说,巴基斯坦面临的形势是非常严重的,政府面对一些严峻的挑战,诸如贫穷、文盲、宗教纠纷、人口膨胀、难民群、与邻国不和谐的关系、还有一支花费很大的庞大军队等等。而这些只不过是最突出的一些问题而已。

贝·布托对自己所处的地位十分清楚。在对全国的演讲中,她的语气坚定而略带黯淡的色彩。她说:“你们把崇高的荣誉赠与你们的一个姐妹,也把沉重的责任搁在她的肩头。我们此刻站在灾难的边缘,然而整整一代人正准备尽最大力量拯救我们的祖国,我们要结束饥饿、腐败的现象,我们要让无家可归的人重返家园!”

贝·布托在大选中已经证明自己是一位合格的候选人,现在她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