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 (第1/4页)

谇熳R桓鍪⒋蟮慕谌眨�酱κ窍驶ǎ�嗣裼芍缘鼗队�馕环缍若骠娴闹泄�芾怼�

1959年3月,中国西藏上层少数分裂主义分子发动叛乱,中国政府胜利地平息了叛乱。当时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巴基斯坦在联合国大会投票赞同对中国的所谓“谴责”;与此同时,阿尤布·汗总统又向印度提出签订“共同防务条约”的建议。

这些行动似乎意味着中巴关系步入了一个危险的境地。

但是,中国除据理反驳联合国的无理指责外,中巴关系并未受到影响。因为中国深深地理解“一个努力保护自己的小国所受的限制,在战略上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作出的决定。”

阿尤布·汗总统在其回忆录中评论中国对他向印度提出签订“共同防务条约”建议的反应时说:“中国人原本可以追问这样的条约是针对谁的。但是,中国的领导人对此没有兴趣。也许他们知道,我们对提出的建议并不是认真的。他们知道,不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巴印关系必然是不稳定的。”

中巴两国的友谊不仅仅表现在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地区和平、世界和平,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困难时,中巴两国彼此能相互支持和帮助。

巴基斯坦前总统开亚·哈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巴基斯坦的每一个危急时期,中国都是站在巴基斯坦一边的。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一直给予巴基斯坦援助。”

巴基斯坦是一个小国,政治上刚刚独立,经济上又面临着许多困难,加上与印度的关系问题,国内的东西巴矛盾,使这个本来就弱小的国家又增添了许多灾难。最令人难忘的就是1965年的印巴战争,它使中巴友谊经历了一次真正的考验。

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立即宣布对印巴两国实行武器禁运。这个决定表面上看是不偏不倚,实际上是暗中支持印度。因为在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期间及其后美国和苏联部向印度运送了大批的武器。这时候美国对巴基斯坦实行武器禁运,而苏联的武器却源源不断地运往印度。在这种危急情况下,中国政府的态度极为明朗。中国一方面公开谴责美国和苏联在印巴战争中偏袒印度;另一方面,明确、坚定地支持巴基斯坦反对印度侵略,以维持南亚地区的和平。

1965年4月,印巴在库奇·兰恩地区发生冲突后,中国政府立即发表声明坚决反对印度的侵略行径。9月7日,印度军队越过印巴两国边界进入巴基斯坦后,中国更是予以严厉谴责,坚决支持巴基斯坦人民反侵略的正义斗争,并严正指出印度政府对它任何一个邻国的侵略都会引起所有邻国的关注,它应承担侵略行径的后果。9月16日、19日,中国政府先后两次向印度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并对印军“攻击拉合尔是印度的防备措施”的说法予以义正词严的反驳。

除了这种道义上的支持外,中国还给巴基斯坦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军事援助。据巴基斯坦有关材料的统计,1966年月,中国给巴基斯坦1.2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到1970年,巴基斯坦坦克的45%、飞机的33%、截击机的65%和90%的最现代化的战斗机都是由中国提供的。

中国对巴基斯坦道义上和军事上的支持和援助完全是为了伸张正义,是从维护南亚的和平安定考虑的。因此,中国政府同时也要求两国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的停火决议。所以,后来巴基斯坦舆论称赞“中国为南亚和平事业提供了有价值的服务。”

中国在巴基斯坦最困难的时期给予巴基斯坦人民坚定的、无私的支持深深地印在了巴基斯坦人民的心中,使中巴友谊深入人心,并代代相传。同样,在中国人民有了困难的时候,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为中国伸张正义,也给予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热情的支持和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在这件事上;巴基斯坦态度极为明确,多次声明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阴谋。到1971年,巴基斯坦每年都是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决议草案的联合提案国之一。

在中美关系恢复上,巴基斯坦利用自己与中美两国都保持着密切关系的特殊条件,更是起了重要作用。

1969年,理查德·尼克松就任美国第37届总统后,适时调整了美国的全球战略,其中最重大的举措就是同中国关系正常化。而中国政府也利用这个契机,开展举世闻名的“乒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