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赵廞靠着李家兄弟得了巴蜀之地,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建国号为太平,将所有官吏全部重新任命,遂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这时候司马伦正忙着逼晋惠帝退位,竟无暇西顾。赵廞见朝廷不派兵来讨,更是得意,便打算仔细经营巴蜀,将来好称王称帝。李氏五兄弟在流民中很有威信,又占据了许多重要职位,手握重兵,赵廞怕他们将来与自己争权,决定先将李氏兄弟除掉。

他先找了个借口把老三李庠及其儿子杀掉,正要向李特下手,李特早带了七千兵马直逼成都。

赵廞派兵三万在绵竹与李特决战,一战便败,残兵逃回成都。李特带兵直逼到城下,这时李流也带兵赶来。赵廞没想到自己败得这么惨,知道大势已去,遂携带金子细软,乘舟而逃,后被部下所杀。

李特进入成都之后,一方面整备兵马,一方面遣使到洛阳,说自己杀了叛臣赵廞,并愿拥司马伦为帝,请司马伦派地方官来蜀治理。司马伦听了大喜,便以罗尚为平西将军、益州刺史,以辛冉为广汉太守,徐俭为蜀郡太守,率兵入蜀。又令所有流民各回原籍。

上一次赵廞造反就是因为遣流民回老家闹的,这回司马伦记吃不记打,仍然施行这一政策,这就为巴蜀之乱又埋下了隐患。

罗尚与辛冉、徐俭三个人率兵入蜀,强迁流民出川。流民哪里肯依,有软弱的先行上路,有强横的驻地不行,有聪明的行贿求宽限,加上李特等人还收容各地被赶出来的流民,让他们安家。结果一连几个月过去,这些流民回籍的并不多。罗尚派兵催责,打骂关押,什么办法都用上了,就是不管用。日子一拖再拖,移民工程一直完成不了,罗尚与辛冉、徐俭很受朝廷责备,眼看要丢官罢职,于是决定军事镇压。

罗尚调兵遣将,命广汉都尉曾元、牙门张显、刘并及督护田佐,率步骑三万,去偷袭李特的流民大营。哪知道李特早有防备,留了座空营让他们偷袭,然后来个反包围,把三万人杀得大败。除了刘并带千余兵马逃走之外,其他三将全部被杀,三万士兵大部分被俘。

李特遂自命镇北大将军,建立了政府,然后挥师先取广汉,赶跑了辛冉,再杀向成都。但成都城池坚固,而李特的部队是临时拉起来的,缺乏先进的攻城设施。李特连攻几日,见难以攻下成都,便一方面派兵围城,一方面分兵去取德阳和梓潼。

德阳太守张征打仗比较在行,先是固城不出,后见李特军队有些懈怠,人卸甲马卸鞍,安然休息,防备不周,便亲自带精骑突出,竟将李特杀得大败。关键时刻李特的二儿子李荡正好刚攻下梓潼带兵前来增援,见张征正在追杀李特,便立刻带兵从张征的背后杀入,反将张征杀败。张征战死,李特遂取德阳。

到这个时候,整个巴蜀之地只有成都未取了。成都历史上分为东、西两个城;东边大点的叫太城;西边小点的叫少城。李特攻了很久,也只攻下少城,太城仍坚守难下。这时战场上原本对李特的有利形势发生了逆转。

李特的这支军队是流民临时起义,没有军粮储备,时间长了吃饭便成了问题。李特派人向当地居民派征粮草,由于下去征粮的人对老百姓的思想工作没有做好,征粮作风粗暴,结果造成了蜀民和流民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这时长沙王司马乂执掌了朝政,国家已经取得了暂时安定,可以腾出手来处理西南事务了。司马乂派荆州刺史宗岱率水军三万,又派孙阜领三万陆军,一齐增援成都。

李特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决定一鼓作气拿下成都。这时李流看到蜀民和流民之间的危机,遂劝李特先把蜀民和军队中的蜀兵安顿好再攻城。李特认为以前打仗一直没出过事,这根本不是什么问题,所以未加考虑。但此一时,彼一时,当初李特所向披靡,遇神杀神,遇鬼杀鬼,谁敢不从?现在久攻成都不下,而后方又有重兵压境,这时就必须有一支真正的坚决支持自己的军队,而一支人心不齐的军队则是很危险的。

事实证明李流的担心是很有道理的,成都一战,在罗尚的策反下,李特军队中的蜀兵哗变,李特大败,在乱军中被杀。老大李辅带兵垫后,也死于乱军之中。老四李流收拾残兵退守绵竹,分兵两营。一营为自己和五弟领军,另一营由李特的大儿子李雄和二儿子李荡领军。

罗尚大获全胜,乘胜追击,但追到绵竹时反被李军打败,只好退守成都。李军中李荡则在绵阳之役中阵亡,同时德阳等地也相继失守被孙阜所占。总的看来,李军大势以去,一个小胜仗根本不能挽回败局。李流觉得前途无望,便打算投降,但李特的儿子李雄不同意,二人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