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页)

温峤道:“陶侃既然肯发兵来救国家,一定是把和您的私仇扔到一边去了,决不会找你报仇。你要是离开,反会使你们两个的矛盾越来越深。放心吧,有我在,他不会把你怎样。”庾亮这才放弃跑路的想法,但一晚上翻来覆去,没有睡着。第二天早上醒来,和温峤到了码头上,见陶侃从船上下来,上前去一个劲地行礼。

陶侃见了冷笑道:”哎哟,我可当不起您这一拜啊。”庾亮羞得满面通红,忙说自己以前错了,不该小心眼,您大人有大量。

陶侃又狠狠道:“你不是修葺石头城防备老子么?怎么现在又要我发兵了。”

“那是防备苏峻,决不是防您啊。”说到这里,庾亮都快哭了。

温峤为两个人劝解道:“陶公心胸很开阔,不过是和庾相开个玩笑。庾相何必当真。”

经温峤劝解,气氛缓了下来,三个人来到城中,设坛盟誓,共推陶侃为盟主,领兵四万,顺江而下。

会稽内史王舒、吴兴太守虞潭等人,也在东南响应起兵;山东的兖州刺史郗鉴则率兵从北向南进击。陶侃见到三人派来的使者,便命郗鉴为都督扬州八郡诸军事,王舒为监督浙东诸军事,虞潭为监督浙西诸军事。

苏峻听说三路人马向自己杀来,召开军事会议商量对策。参军贾宁道:“其他几路人马都不足为虑,只有陶侃的西军很厉害。从前王濬灭吴,王敦逼京,都是因为没有守住石头城,将军可以带着皇帝固守石头城。”

苏峻遂派张健出讨三路人马;派陆晔、匡术留守南京城;自己带着成帝和百官迁入石头城。

陶侃带兵来到石头城下,见苏峻已经把守住江岸的关键要害,防备十分严密,叹一声好个苏峻。在江中的一处沙洲上立下水寨。

苏峻的军队在岸上,但见有陶军船舰靠近,则用火炬和弩箭攻击。陶侃的船只只能远远离开。

将士们都力请上岸一战,温峤道:“我军擅长水战,而贼兵惯于步战,不可轻战,有上岸者死!”

庾亮见淮口并没有多少兵,认为自己打了许多败仗,这回该是打一个胜仗露露脸的时候了,便要率军上岸。督护王彰道:“有军令:‘上岸者死。’您不要让陶将军为难啊。”

庾亮道:“那是给众将士的命令,不是给我的命令。现在淮口也就一二百人,我率千人去攻击,一定能胜,岂能坐失战机?”

王彰道:“淮口是要害之地,看上去是一二百人防守,我想不会这么简单吧。您要当心有埋伏。”

庾亮嘲笑他:“亏你还是一员战将,竟然如此胆怯?”

王彰听他这么说,也没什么话可讲了,只好随庾亮带了一千人乘船去攻淮口。岸上一百多人很快就被打散,庾亮带兵冲上岸来,直追了两里多地,杀得真叫痛快。庾亮仰天大笑:“伏兵何在?”话刚说完,只听一阵梆子响,前面箭如飞蝗,登时有上百人被射倒。张曜率伏兵冲出。庾亮急忙带兵后撤,回去再检点人数,少了两百多人。因为自己没本事,两百多人或死或伤,庾亮作为该事件的主要责任人回来向陶侃投案自首。

陶侃大手一挥:“算啦,算啦。下不为例。”正好陶侃在开军事会议,便让庾亮也坐下来学习学习。

大家正在讨论是不是该在驻水军的沙州之外,筑好营垒,这样可以更好地储备物资,并可攻可守。

部将李根建言:“现在这个沙洲靠东南方向,与敌方太远,又处下游。不如在西北方向的另一处叫做白石的沙洲筑垒。白石地势险,易守难攻,又离对方比较近。攻可出其不易,守可以一当百。”

陶侃道:“白石距离敌人太近,如果在那里筑垒,敌人一定来骚扰,恐怕不能建成。”

李根道:“我们可在上游,把木料、石料和沙土等所有原料都准备好,等深夜时一齐运上白石,一晚上的工夫就能造成。”

陶侃当即调拨五千兵丁交给李根,李根果然用一夜的工夫就造好营垒。庾亮这回调请守垒,要将功补过。陶侃便给他两千精兵。

苏峻早晨睡起来,照例登城巡视,突然见对面立起来一座大碉堡,吓了一跳。一打听才知道是陶侃连夜建起来的。

这个地方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了,必须拔掉。苏峻亲自带一万人去攻,庾亮这一回身先士卒,站在垒上指挥。苏峻几次猛攻都被击退。温峤命王愆期率一百艘船,五千名兵去援,却正好碰上东北风,船被吹得倒退,苏峻于是派人向王愆期的军队射箭,正好箭顺东风,射得又远又狠,王愆期损伤不少,又逆风难行,只好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