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这件事过去不久,正遇上北方下大雨,这场大雨连着下了十几天,太行山中部洪水暴发,沿漳河漂下来巨椽数十万根,一直飘到堂阳(今河北新河县)被捞起来。石勒得知大喜道:“这是上天让我营建新宫!”于是利用这批木料建造新宫,因为木料太多了,又整修襄国城。

工程竣工之后,石勒摆宴庆贺。宴席上石勒突然问大家:“我可以和历史上哪个国君相比?”

徐光道:“从谋略方面,您要超过汉高祖,从雄才方面您要超过魏武帝。自从三皇以来,没有人能比得上您。如果真要拿一个人来和您比较的话,也就是轩辕黄帝能和您能相提并论。”

石勒并没有同意徐光的马屁,他很客观地评价自己:“你过誉了。我如果遇到汉高祖,必当向他北面称臣,成为韩信、彭越一样的名将。如果我遇到汉光武帝,那我将与他逐鹿中原,看看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同日月之光,明亮皎洁,终究不能像曹孟德、司马仲达那样,欺人家孤儿寡妇,窃取天下。轩辕黄帝乃是上古圣人,我怎么敢与他相比?”

石勒称帝之后,封大儿子石弘为皇太子;次子石宏为骠骑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单于、秦王;三儿子石恢为辅国将军、南阳王。石勒大哥的儿子石虎为太尉、尚书令,晋爵为中山王。

石虎很不高兴,认为他对后赵的功劳最大,大单于的职位给他才是,石勒偏向自己的儿子,封赏不公平。石虎又是个狠角色,于是对儿子道:“石勒定都襄国以后,征战立国的事都是我做的,他只是坐享其成而已。我枪林箭雨地为石勒卖命辛苦二十多年,反倒把大单于的位子给了个小孩子。此仇此恨我必报之。等石勒死后,我要把他全家都杀了!”当然石虎虽然深恨石勒,但在石勒面前还是毕恭毕敬的,刻意收敛。

但程遐却看出石虎怀有二心。程遐就是前面说过的那个不懂军事,劝石勒说等刘曜打累了自己就可以回去的右长史。但涉及内事的时候,程遐却显出了他比较聪明的一面。他告诉石勒:“中山王石虎的能力在众臣之中出类拔萃,不过石虎的志向也是非常大的。因为我发现他除了您以外,对所有人都视而不见。石虎和他的几个儿子都手握兵权,而且石虎的威信也很高。您在世的时候可能他不敢怎样,如果您一旦不在了。我恐怕石虎不一定愿意做未来太子的臣子。希望您及早将他除去!”

石勒很不高兴:“天下还没有安定呢,我怎么会把这样的重臣除去呢?再说石虎是我大哥的儿子,我们也是骨肉至亲,何至于像你说的这样?”又讽刺他说:“你是太子的舅舅,你是不是担心将来有石虎在,你不得专政?你放心,我早就替你想好了,一旦我有事,就命你为首席辅政大臣,你不必忧虑!”

程遐当时大哭道:“臣是为您的社稷着想,您却认为臣是为了自己的私利。石虎的确是您的亲侄子,又是皇太后从小一手带大的,但他毕竟不是您儿子,而且中山王有帝王志向,现在您若不除去他,国家危险啊!”

石勒仍不肯听从程遐。程遐知道徐光的话石勒还肯听一些,便找到徐光道:“中山王素来痛恨我们两个人,一旦皇帝不在了,不但国家遭害,我们两家也会完蛋,你替我劝劝皇上吧。”

徐光遂进见石勒,问他道:“您现在最愁的事情是什么?”

石勒叹道:“吴、蜀二国未平,我现在虽说是皇帝,谁知道后世会不会认为我是正统呢?”

徐光冷笑道:“这些只是四肢的疾病而已,您却不知道您还有心腹的大患。”

“此话怎讲?”

徐光道:“正在天下三分,正如当年魏蜀吴三家一般。司马在吴,相当于孙权;李氏据蜀,我看还不如刘备。而您所据有的地方,就如当年的曹魏。三国是北方一统天下,未来的大势也必将一样。所以您所担心的事,并非是眼下着急之事。而中山王石虎,他的威信和功劳仅次于您,而此人的禀性却是个不仁之人,见利忘义。而且他经常流露出轻视皇太子的态度。我看他就是当年的管蔡武庾。臣恐皇上万岁之后,此人作乱。这才是您的心腹之患啊。”管蔡武庾是指周武王死后的三个叛乱者。当时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和商纣王之子武庾一起作乱,后被平灭。

石勒听了,沉默许久,却不表态。徐光知道石勒下不了决心,只好又说太子:“皇太子是个仁孝之人,而中山王雄暴多诈,将来您一旦不讳,太子肯定斗不过石虎。应当让太子早点儿参与朝政,树立威信,打击中山王威权,不要形成将来主弱臣强的局势。”

对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