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 (第1/4页)

�绦�褂枚��哪旰牛�⒅匦孪蚨��瞥肌U馐焙蛘判�δ杲銎咚辏�怪荽笳�煊烧怒徴莆铡�

前凉这么一折腾,国力大损。苻生便打算去攻凉国。赵韶、董荣认为国家刚和桓温在国内打了一次大仗,又遇旱灾蝗灾,加上苻生治国无方,国力现在很弱,根本支撑不了这么一场大的战争,所以劝苻生不要轻易动兵。

苻生对这两个宠臣还是比较信任的,但还是不甘心,说道:“坐失良机,岂不可惜?”

董荣道:“不如这么办吧。派个能说的使臣,去说降张瓘。说成了当然好,说不成也没有损耗国力。”

苻生便派征东大将军、晋王苻柳参军阎负、梁殊出使凉州。

两个人见了张瓘,说明来意。张瓘自称晋臣,绝不事二主。阎负道:“你离秦国近,而离晋国远。何苦要舍近求远,去向晋朝称臣呢?”

张瓘道:“我们凉州向晋朝尽忠,到现在已经六世了。我们重的是一个义字,一个忠字。所以只能向晋称臣。”

梁殊道:“那以前凉国的先王也曾向赵国称臣,你怎么解释?”

张瓘道:“赵国是个骗子,所以我们也骗骗他们。”

阎负、梁殊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威胁道:“我们秦国很厉害啊,比当年的赵国要厉害多了。你不投降可是要考虑后果。”

张瓘笑道:“秦国既然这么厉害,为什么不先取江南,再攻燕国,那时候不劳你们再来,我会主动向你们投降。”

梁殊道:“我们皇上认为,打江南必须用兵,而取河右则可以用德,所以才派我们来此。如果你不称臣的话,江南等过几年再打,不过打你这里却快得很。”

张瓘这下害怕了,遂请示张玄靓以后(张玄靓只有七岁,张瓘手握大权,这种请示也只是做做样子)再向秦国称藩。

秦国不动一兵而得一藩国,苻生很高兴,当即封张玄靓仍为凉王,张瓘原职如故,却忘了赏赐外交功臣阎负和梁殊,把两个人气得够呛。

那个曾经击败殷浩,导致殷浩政治垮台的姚襄仍占据着两淮,这时候他已经成为一股割据势力,表面上为晋臣,但东晋的法令和命令都无法在他那里实施,俨然一个独立王国。因为他的士兵都是陕甘流民,并不习惯南方的生活,很想念家乡,有人多次劝姚襄带兵西还。姚襄一开始不同意,说陕甘之处一直由秦国所占,一路上要经过的河南、湖北等地又是东晋的地盘,一路杀到秦国,再和秦国死战,岂不是自寻死路?

姚襄后来听说秦国的苻生无道,国力衰微,再加上部下苦求,便决定西行,带领所有人马离开了两淮。

桓温的部下都请兵去拦截姚襄。桓温笑道:“姚襄留在两淮也是一个割据势力,现在他走了,我们一兵未出而白白得了两淮的地方,这是好事啊。再说姚襄是要去和秦国打仗,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他们的实力受损,也是好事。既然对我国只有好处而无坏处,为什么要去阻拦他呢?”

于是姚襄在晋国的领土上一路畅通,从河南兰考东南部向西行,经过许昌,又由许昌进军西北。路过洛阳的时候,姚襄突然改主意了,要在洛阳扎根,然后与秦晋争雄。于是率部把洛阳城围了,日夜进攻,洛阳守将周成急忙向桓温求救。桓温一看,这姚襄要赖在河南不走,于是派督护高武从鲁阳(今河南省中部鲁山县)出兵,辅国将军戴施从河上(今山东观城县东北)进军,自己率大兵从江陵北上,去伐姚襄。

姚襄打了一个多月也没能攻下洛阳。长史王亮说:“咱还是赶快离开这个危险之地吧,洛阳城这么长时间攻不下来,将士已经很疲惫了。若有援军到了,我军必败!”姚襄不听,仍一心一意要攻下洛阳。

又攻了一个星期,桓温率大军来到,姚襄急撤洛阳之围,然后选三万精锐之兵埋伏在伊水(洛阳城南边的一条小河)北面丛林中,然后向桓温请降,请桓温先退军三十里。

姚襄的意思是等桓温退军,然后乘势掩杀,但桓温并不上当,他告诉来使,如果姚襄诚心要降,让他自己来,不过就是二十来里路的事情,何必派个使臣来!

桓温强渡伊水进攻姚襄。姚军已经连续作战将近两个月了,十分疲惫,桓温的兵力又多出姚襄数倍,姚军很快败退。姚襄拼命杀出重围,带着三千人马,向北渡过黄河,逃到了并州。

虽然东晋早已收复洛阳,但桓温还是第一次到此。桓温亲自去晋国的先帝陵祭奠,见晋国皇陵都已残破,乱草丛生,不由慨叹道:“大好河山陷落多年,不能说不是王衍的责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