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1/4页)

邓羌撇了撇嘴,收兵回营,自己则回到大帐中睡觉去了,王猛只得自领一军去和燕军交战。邓羌拥有秦军一半的兵力,而且部队的战斗力极强。王猛拿剩下的一半兵力去和燕兵三十万拼,很快就被包围,情势十分危急。王猛急忙再次单骑跑到邓羌的军营中,下马入帐对着躺在营中睡觉的邓羌喊道:“我答应向秦王保你司隶校尉的职位,必为你要到此职。”

邓羌听了一下子从床上蹦起来,立刻穿戴好盔甲,又连喝几口酒,带领部队直杀向燕军。这一场恶战,直杀了整整一天。慕容评的三十万大军竟然被邓羌和王猛给杀败了。慕容评带兵后撤,王猛和邓羌在后掩杀,一直杀到邺城。慕容评回到邺城的时候,三十万大军只剩下一万了。

邓羌因为徇私求情不成而发动兵变,又因为临阵求官不成而撤军不战,王猛临阵机变,全部隐忍了。但他竟然没有秋后算账,治罪邓羌。第一是因为邓羌是个军事奇才,没有邓羌王猛根本不可能以少胜多打赢这场硬仗。在法令和军事需要的平衡点上,当时以军事为重,到处征战的情况下,王猛不可能杀邓羌。第二是邓羌无私。邓羌发动兵变是为了自己的一个部将,这一点有私心;但他临阵求官,则是为了打击豪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王猛初到秦国上任时,既无威信,又无亲信。他能够坚决而有效地推行法令,除了苻坚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御史中丞邓羌的全力合作。邓羌是随苻健一齐打天下的名将,有威有势有人有权。可以说没有邓羌的帮助,就没有王猛的今天。而邓羌之所以倾力帮助王猛,并非他与王猛的关系处得有多好。而是他疾恶如仇,好打击豪强。他当司隶校尉,不是贪富贵,而是真想干点事儿。王猛理解他,所以不怪罪他。

秦军围住邺城,日夜攻城。苻坚听说秦军打到了燕国的都城,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整兵五万,亲自率领向东进发。苻坚的大军到了邺城后,秦军以十五万士兵攻城,杀声震天,气贯长虹。

燕主慕容与太傅慕容评则亲自上城守卫,双方都死伤惨重。一直打到当年的十一月,燕国的散骑侍郎余蔚叛变,带兵夺了北门,打开城门。秦军蜂拥而入,与燕军展开巷战。

慕容与慕容评、慕容臧等率数路骑兵从东门杀出,向龙城逃去。秦将郭庆一万五千骑兵追到,慕容臧回兵迎击,兵败被杀。慕容与慕容评走散,左卫将军孟高、殿中将军艾朗等一百多人护着慕容继续北行,遇秦将王重。孟高和艾朗在战斗中身亡,慕容则趁乱逃走。一直逃到高阳(今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东),慕容身边只剩七八个侍从。秦将郭庆手下的一名叫做巨武的军官在带骑兵北进时正好碰到慕容。

巨武立刻叫人把慕容绑起来。慕容大骂道:“你一个小人物,敢绑天子?”

巨武冷笑:“我是受命追贼,哪里来的天子?”慕容遂被押回邺城。

慕容评总算逃到龙城,但郭庆大军也随后赶到。龙城的守将宜都王慕容桓守城不住,城破身亡。慕容评又逃奔高句丽,高句丽虽然一直向燕国称臣,现在见燕国垮了,便把慕容评绑了送交秦军。慕容评也被押回邺城。

慕容被押回邺城后,苻坚问他:“为什么不投降要逃走?”

慕容哭道:“狐死尚归首丘,我不过欲死在先人的坟墓前罢了。”

苻坚听了,顿生怜悯之心,于是没有杀掉慕容。慕容被俘后,其他各州仍拥有一定兵力的牧守渠帅,也都纷纷投降,燕国遂亡。从慕容廆占据大棘城,到慕容亡国,前燕共历四世八十五年。

苻坚论功封赏,先把燕国的宫女和珍宝分赐给将士,然后授王猛为使持节、都督关东六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冀州牧,镇守邺城,晋爵清河郡侯,并将慕容评府中财物悉赏王猛。王猛践诺,推举邓羌为司隶校尉。苻坚道:“司隶校尉的职位会惹很多人,不是名将适合担当的职位。汉光武帝不把管官吏的职位给功臣,是对功臣的爱护。邓羌有廉颇、李牧一样的军事才能,朕还要用他来继续统兵,北平匈奴,南荡扬越。”于是封邓羌为镇军大将军,封真定郡侯,赐位特进,就是说可以享受和三公一样的待遇。其他将士各有封赏,阵亡者厚加抚恤。被俘的燕国王族也给了适当的封号,封慕容为新兴侯,慕容评为给事中,然后是赈济贫民,发展生产,任命官吏,施行法律等。等一切忙完之后,苻坚来到自己的老家枋头,和家乡父老欢聚了一回,改枋头为永昌,永远免除这个地方的赋税劳役,然后回到长安。慕容垂恨透了慕容评,请苻坚斩杀慕容评,苻坚没有答应他,反而把慕容评任命为范阳太守。慕容垂气得直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