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1/4页)

张法顺说:“桓玄刚得到荆州,人心未附。不如趁这个时候以刘牢之为前锋,你亲带大军进攻他,这样胜算会很大。不然等桓玄羽翼丰满了,那时就难胜他了。”司马元显恨透了桓玄,便请下诏书,宣布了桓玄的罪行,讨伐桓玄。司马元显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都督十八州诸军事,以刘牢之为前锋都督,以司马尚之为后军统领。

大军出发的时候,张法顺对司马元显道:“刘牢之性格反复无常,如果他万一阵前倒戈,我们将全军大败。现在京城中有很多桓氏的子弟,请您命令刘牢之把他们都杀了。这样刘牢之就不可能投奔桓玄了。如果刘牢之不愿意,说明他还想给自己留反叛的后路,那你就先把刘牢之杀了,再另派别人为先锋将军。”司马元显既舍不得刘牢之,又不愿意让刘牢之去杀桓族子弟,其实还是怕刘牢之不杀桓族子弟,自己下不来台,最后没有听从张法顺的话。

桓玄见司马元显带大军来攻,便打算退守江陵。卞范之说:“司马元显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刘牢之也不过是一个无威无信的战将,如果我们兵至京城,可以打击敌人的信心,握八分胜算。哪儿有请敌入境,自取穷困的道理?”

桓玄于是决定转守为攻。他留桓伟守江陵,抢先发兵,在姑孰驻军,派郭铨、苻宏、冯该等人去攻历阳。苻宏就是那个投奔东晋的苻坚的太子,现在已成桓玄手下一员猛将。襄城太守司马休之固守城池。桓玄的军队切断洞浦道路,焚烧豫州舟舰,收降武都太守杨秋,大败并生擒司马尚之,继而再败司马休之,司马休之弃城逃回京城。桓玄又破豫州,逼近溧洲。

司马元显急令刘牢之出战。刘牢之遂率北府兵进驻溧洲,刚到溧洲不久,就和前来攻城的桓玄前锋军打了一仗。刘裕先带兵出战,击败杨秋军队,杀死杨秋。接着北府军的何无忌,刘毅,冲入桓军队中厮杀,桓玄军当即败退。

刘牢之本当乘胜追击,但却收兵回营。刘裕、何无忌、刘毅都向刘牢之请兵去追,刘牢之没有同意。在这关键的时候,刘牢之放了桓玄一马,这说明刘牢之已经有了私心。

桓玄一直退兵到姑孰才敢驻军,因为畏惧北府兵,不敢进兵。正在进退两难间的时候,军中从事何穆道:“刘牢之是我的外甥,昨日他打败了你却不追击,其中必有缘故。我愿去他军中,说服他来投降。”桓玄遂派何穆去见刘牢之。

何穆见了刘牢之说道:“我前日见你阵前大胜,不但不为你庆贺,却为你担忧。所以我冒死前来,和你说说我的肺腑之言。”刘牢之问:“我有什么可担心的?”何穆道:“自古乱世之中,君臣能够和谐相处的只有燕昭王和乐毅、刘玄德和孔明,然而那也是他们大业未成而早逝,如果一统天下之后,难保乐毅和孔明不遭杀身之祸。古语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凡是功高震主,立下不赏之功的勋臣,没有一个能够保全自己的。越国的文种,秦国的白起,汉国的韩信,他们所追随的都是明君,可是下场都很惨。何况你现在的主公却一个是凶残的司马元显,一个是愚笨的司马德宗呢?像你现在的形势,如果战胜,元显会猜忌你,恐怕全家都逃不了死罪;如果战败了,桓玄也不会饶恕你,根本没有全身而退的道理。不如换个主公,倒可以长保富贵。”

刘牢之对桓玄和司马元显两个人都不感冒,他有自己的小九九。他听了何穆的一番话后,却有了另一番想法:他想先借桓玄的力量除去元显父子,然后再伺机除去桓玄,最终自己把持朝政。其实这个小九九,在他战败桓玄时就已经开始在盘算了。

刘牢之按照自己盘算好的想法,把自己的将军寨移到岸上,经桓玄让出水路。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劝说父亲道:“现在国家衰弱,危在旦夕,您要让桓玄入京的话,那桓玄就会成为当年的董卓。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你和桓玄的这次较量当中啊。”

刘牢之道:“我今日取桓玄易如反掌,但平定桓玄之后,我却不能奈何元显。”这是刘牢之的心里话,但他并没有掂量掂量自己的威德和地位。刘牢之打仗很在行,但政治上的事情并不是光靠打仗打得好就能解决得了。不管如何,刘牢之已经认定桓玄入京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于是派何穆回去告诉桓玄放心进军,他不会管这件事了。

卞范之听了对桓玄道:“此是刘牢之欲借你的力量除掉司马元显。但事成之后,恐怕他会反过头来对付你。”桓玄听了,便有了除掉刘牢之的想法。当然,他表面上并不露出来,第二日桓玄大军安全通过溧洲,并向刘牢之表示了感谢,然后直到新亭。

司马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