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 (第1/4页)

对于拿破仑来说,速战速决是再好不过了。不然,夜长梦多,万一真的普鲁士也加入反法联盟,那就更不好取胜。于是,拿破仑一面派人拢络普鲁士,最终使普鲁士表示不会加入反法联盟向法国开战;一面又采用兵不厌诈的手法,诱使敌人上当。

为了使敌人相信法军想拖延战机,军无斗志,坚定敌人迅速决战的信心,拿破仑派使者到联军中去,谎称要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面,沙皇则不愿见这个“科西嘉小子”,便派了一个军官跟随法军使者去面见拿破仑。拿破仑在这个军官到来时,故意让军队将士们做出衣衫不整,懒散松懈的样子。果然联军官回去报告沙皇:“此时正是我们打垮法军的时候,请迅速出战吧!”

拿破仑在安排这一切的同时,部队内部也在积极备战。离维也纳120公里处的奥斯特里茨村西面,有一块很好的地形,中间是普拉岑高地,南面是沼泽地,只有一条山路通向外边,如果占领了高地,就可以控制周围大片地区。这是一个理想的战场,拿破仑决定,在这里全歼联军!

1805年12月2日凌晨7时,世界著名的战役奥斯特里茨大战开始了。联军首先发射密集的炮火,拿破仑却先让部队放弃普拉岑高地后撤,将联军吸引到高地南部,达到目的后,他又让部队坚决抵抗联军的进攻,使俄军不得不将预备部队全部拉出,以便攻击处于两翼的法军。这样,联军对普拉岑高地的占领就出现了漏洞,力量分散了。拿破仑迅速抓住战机,利用精锐部队立刻攻占普拉岑高地,切断了联军的联系。亚历山大也马上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匆忙派军队向高地反扑,试图重新攻占高地。于是双方军队在这里展开了空前的激战。结果俄军未能成功,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且联军不得不集中在高地南部,全部处于法军的炮口之下,在这关键时刻,拿破仑果断下令:总攻开始。于是,声势强大的法国官兵呼喊着冲向联军,联军阵营立刻大乱,退到了唯一的通道上,通道旁边,是结有薄冰的湖水。在联军立足未稳之时,法军向联军人群中射出了凶猛的火炮,炮声隆隆,联军死伤无数。不少士兵急忙跳上冰面,试图沿冰面逃跑。但是,法军岂能放行!这正是他们等待已久的机会。一颗颗炮弹又射向冰面,顿时,冰块断裂,几千名联军要么血肉横飞,要么沉溺湖底,联军彻底失去了作战能力。战斗以法军的大胜而告终。

这次战斗,联军共死伤1.5万余人,被俘2万余人。第二天,奥地利皇帝请求停战,并割让了占全国人口总数六分之一的国土和每年4000万法郎的战争赔款。面对这种情况,普鲁士也不得不同法国签订了攻守同盟条约。

战争的胜利使法国得到了莫大的好处,也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拿破仑的威名又一次受到至高无上的崇敬。

(本章结束)…恒言电子书

拿破仑兵败俄国

拿破仑经过与欧洲反法各国的几次大战,地位更加巩固,实力也大大增强了。但强大的俄国在沙皇亚历山大的统帅下,一直与拿破仑明争暗斗。力了彻底打败俄国,拿破仑使出了他惯用的计谋。

1908年9月,拿破仑与俄沙皇亚历山大在德国埃尔富特城郊进行“友好和平”的会谈。这次会谈是拿破仑邀请亚历山大而进行的,但是,拿破仑真正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真正的“友好和平”,他是要通过与沙皇会谈,摆出友好姿态,同时了解沙皇对战争的准备情况。果然,拿破仑认为有机可乘,心中暗暗地定下了摧毁俄国的具体计划。

1812年5月,法军占领下的德国德累斯顿,拿破仑威严地检阅着他的部队。士兵们情绪高昂,不断地高呼:“皇帝万岁!法兰西万岁!”拿破仑喜不自胜,对未来一战充满信心。检阅完毕,拿破仑振臂一挥,下令道:“出发!”6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赴俄国境内。6月23日,法军越过涅曼河,开始进入俄罗斯控制的立陶宛。

一开始,形势似乎对法军十分有利。庞大的军队进入敌境,竟未遇到一兵一卒的抵抗。法军顺利占领立陶宛。立陶宛是这样的安静,以至于连一个人影也看不到。突然,拿破仑感到有点不对劲,便下令找几个老百姓来询问一下情况。士兵们左找右找,仍未见到任何人!原来,在法军来到之前,沙皇已下令所有人躲藏起来,使法军如入无人之境。这样,拿破仑的部队便无法生存。

实际上,正是这样,拿破仑的几十万大军处于寂寞清冷的荒野里,处境艰难。

“陛下,我们的物资供应已经短缺了,有1万匹战马,因为过度劳累和无水草供应而死了。人员也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