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 (第1/4页)

为了通俗、形象地说明这种现象,在一次实验时,巴甫洛夫举起一只柠檬,对观看实验的学者说:

“诸位都知道这是柠檬,我不准备把它送到你们口中,只是让大家看一看”

说到这里,所有在场的人的口中都流出了口水,许多人不自觉地咽了一下,并且笑出声来。

巴甫洛夫接着说:“诸位并没有吃到柠檬,却流出了口水。但诸位又是吃过柠檬的,知道它很酸,所以一见到它就流出了口水。这种流口水的反射是有条件的。因此我们称它为条件反射。”

从“非条件反射”到“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经历了漫长而又艰苦的实验过程,这是消化生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发现,为人类在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此,在1904年,诺贝尔奖基金会该年度的生理学和医学奖金,授予了巴甫洛夫教授。要知道,巴甫洛夫是世界生理学家中第一个享有这种荣誉的科学家。

1935年,巴甫洛夫以86岁的高龄,主持了在苏联召开的第15届国际生理学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巴甫洛夫被授予“全世界生物学界元老”的称号。次年2月,这位被人们赞颂为“生理学无冕之王”的科学家去世。

(本章结束)…恒言电子书

德雷福斯冤案

1895年1月,在法国军事学院的操场上,一名曾在这所学院学习过的犹太军官,被当众革除军职,他的肩章、帽徽、绶带、勋章全部被扯下,就连他的军刀也被折为两段,扔在地下,随后,便被押去服刑。

这名犹太军官名叫德雷福斯,他出生于一个富有的资产阶级家庭,在军事学院学习时成绩优异,因而毕业后被选派到陆军总参谋部供职。

去年10月15日,德雷福斯因被怀疑为出卖国家军事机密,而被逮捕。12月他被军事法庭以叛国罪判处他终身监禁,流放到法属圭亚那沿岸的“魔鬼岛”上服役。

就这样,一场由保皇主义者、教权主义者以及民族沙文主义者参加的反犹太运动开始了他们企图借此反对新兴的中产阶级和人民的民主权利。

而另一面,进步律师、记者和作家则在《震旦报》强烈呼吁,要求撤销对德雷福斯的错误判决,以维护法律和人权的尊严。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自普法战争以来,法国的反德情绪日趋高涨,法国情报部门也加强了对德情报工作。1894年9月,法国情报部门派遣到德驻巴黎大使馆的一名女佣,意外地在废纸中发现一封没有署名的信。这封信是寄给德国武官施瓦茨·考本的,信的内容是有关法国在德国边境掩护部队的情况和一些军事机密。

这封信很快转交到法国陆军总参谋部情报局反间谍处处长桑德尔上校的手里。桑德尔上校正为最近一段时间内,法国一系列机密文件泄密而焦虑,一见到这封信,便喜出望外,马上命令副官:“立即通知两位副处长到这里来!”

不一会儿,亨利少校和边帕苇少校先后来到。当亨利接过封信一看,吓得他心惊肉跳。原来,上面竟是他的老朋友艾斯特拉齐少校的字迹!

艾斯特拉齐是情报局的德语翻译,与亨利私交甚厚,他向旅瓦茨、考本泄露的军事秘密,与亨利本人也有关系。亨利生怕此人失事牵连自己,误了前程,所以不由得胆战心惊,不敢说出真相。反而认真地和桑德尔一起推测谁有可能写这封信。

为了转移视线,亨利故意提出:“这件事有可能是犹太军官德雷福斯上尉。”说完,又列举了很多德雷福斯具备提供这份情报的条件。

桑德尔上校早对德雷福斯有成见,早在德雷福斯刚进总参谋部时,他就曾正式表示抗议,认为让一个犹太人进入总参谋部,无疑是在危害国家的安全。现在,果然不出他的所料,于是武断地认为他就是泄密之人。

很快,桑德尔就把这件事报告给陆军部长。部长正为普法战争中自己残败而恼火,当即下令,以间谍罪和叛国罪逮捕德雷福斯。

在开庭审判以前,军方也履行了一下审查手续,特地请几名字迹专家鉴定字迹。但专家们最后的结论,认为特证根据不足,不象是德雷福斯的笔迹。

可这时,军方已骑虎难下,由于逮捕决定是陆军部长亲自作出的,为了维护军方的威信,只好将错就错。

军事法庭在12月才秘密开庭审讯。到场的除法官外,只有被告德雷福斯及其辩护律师,警察署长和陆军部队的观察员皮卡多少校等四人。

在法庭上,德雷福斯提出充分理由为自己辩护,证明他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