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页)

成了核僵持局面的产生,它被废弃的可能性——布什政府刚上台时首次提出——连同这届政府推行与条约背道而驰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在国际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俄罗斯国防部长伊格尔·谢尔盖耶夫所说的话,实际上代表了欧洲、中国、日本和南朝鲜等国领导人的看法。他说,“这样做将摧毁整个旨在保障全球战略稳定的国际条约体系。”

不过;有三件事缓和了他们的反应。首先一点是,俄罗斯人明白,由于财政上的原因,他们很难保留所有库存的核弹头,所以他们愿意考虑削减双方核弹头数量的方案。另外他们也清楚,无论美国建成何种导弹防御系统;都不会对他们构成威胁,因为他们仍将保留相当数量的核弹头,足以突破这个系统。况且他们也想拉近与西方的关系,以促进自己的经济发展。于是他们和美国达成一致,双方将核武器库削减2/3,核弹头的数量减至1700到2200枚,同时美国同意帮助俄罗斯和北约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并设法促进其经济发展。作为回报,俄国人同意吞下美方废止反弹道导弹条约这一苦果。

第二件事是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的袭击。这次袭击正好为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提供了正当借口——即作为防御“无赖国家”袭击的一种手段,这套系统必不可少。

最后一点是中国人。他们本来完全有理由将自己看作导弹防御系统的真正目标——因为他们的核武器库存量相对较小,而且美国本届政府将中国定为“战略竞争对手”,但中国决定支持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至少暂时如此,因为“9·11”事件之后,中美关系减少了对抗而增加了合作,中国人希望保持这种状态。因此,当2002年6月13日正式废止反弹道导弹条约时,并没有多少批评美国的声音。俄罗斯人和欧洲人重复了废止条约不明智的说法,但称还可以接受。中国人只是平静地说了一句这样做不明智。

然而,当副国务卿博尔顿2002年1月24日在日内瓦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称美国反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时,各界的反应却大不相同。当然,禁止核试验的努力差不多和核试验是一起开始的。最近一次这种努力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一事,始于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1991年10月5日的一项声明。他在声明中宣布;苏联将暂停一年的核试验,并邀请美国也限制进行核试验。不久,联合国开始为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最终谈判做准备。第二年,法国宣布单方面暂时停止核试验,美国国会也通过了哈特菲尔德…埃克森修正案,要求政府暂停核试验9个月,就禁止核试验开展谈判,另外还要求政府,除非其他国家进行核试验,否则自1996年9月后须禁止所有核试验。乔治·H·W·布什总统勉强签署了这项法案。1993年;新的克林顿政府保证遵守暂停核试验的承诺,并保证在1996年底之前促成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国会随即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一项表示支持这一点的法案。1995年年中,法国政府宣布进行新的核试验以及印度政府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保留态度,一度曾威胁到了这一事业的发展势头。但随后中国不再坚持它所谓的“和平核爆炸”;1996年9月底,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完成;只等待签字确认了。美国和其它七十个国家一道,包括俄罗斯和中国在内,成了第一批签字国。条约很快就转到参议院等待批准,看上去这似乎也并非难事。

然而,条约的支持者们忽略了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来自北卡莱罗纳州的共和党人;极端的美国例外论者杰西·赫尔姆斯。赫尔姆斯将这项条约尘封了两年之久,直到1999年冬天才将它提交讨论。而此时已经有150多个国家签署认可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亨利·谢尔顿将军和四位前主席,包括科林·鲍威尔将军,都支持这项条约,许多现役或退休的军事、外交及科学界的领导人也是一样。里根政府的军备控制谈判代表保尔·尼采甚至要求美国单方面进行核裁军,理由是我们在常规武器方面的优势实际上已使得核武器成了危及我们自己军队的因素。公众支持这项条约的比例也达到了压倒性的82%。

但是,对这项条约的反对意见仍然存在。参议院的多数派领袖特伦特·洛特认为,此条约的执行情况无法核实,因而容易弄虚作假。他同时指出,替代核试验的模拟试验未经证明,因此,靠它来保持美国核武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是危险的。最后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项条约是走上核裁军“滑坡”的第一步。前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和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呼吁推迟表决,因为这项条约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