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 (第1/4页)

耻辱像一把锉刀,在艇员们曾经无比骄傲和自豪的自尊心上无休止地切割着……

这边,在夜幕的掩护下,驶进安全海域的远洋舰队仍处在高度戒备之中。预警机、战斗机、反潜直升机不停的在甲板上起飞、降落,不敢有一丝放松。

范长城接到军委的指示,命他:明天回军委。舰长杨兴华猜测是要换前敌指挥官了,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这种局面要是再维持下去,全军的士气就要被耗尽了!该换人了!范长城却表情凝重,眼中充满忧虑。三军总指挥是他梦寐以求的,但他觉得,在这个时候,这个最困难的时候,中国并不需要他这样的总指挥,真正需要的是团结、是信任啊!

第二天,张司令员在军委机关来了个大彻查,将因官僚作风而把指示延误的数名军官送交军事法庭。等待他们的是无情审判!中央军委为此特下文件,要求全军各机关必须严厉杜绝“官僚主义作风”,并在军委内部建立了战场指挥部,专门负责‘军委’和‘前指’之间的联系。

下午,范长城和李亚民几乎同时到了军委,张司令员却破例先与范长城进行了谈话。在办公室外等候的李亚民就像一个委屈的孩子,知道接替他的人来了!

“你觉得李亚民指挥的怎么样?”张司令员开门见山。

“我听到了一些要求更换亚民的声音。但我认为这是下下策!”范长城很坦然。

“说说看。”

“首先,临阵换帅,本身就是兵家大祭,全军的士气会低落到极点。其次,李亚民的作战指挥能力,决不亚于我,而且他比我更稳重,更有大局观,更善于指挥大集团军作战!而我,相对来说更适合指挥尖刀部队作战,远洋舰队非常适合我。第三,在‘明思克’号的问题上,我也犯有重大错误。所以,并没有理由撤换亚民。”

张司令员听着范长城的申述,走到窗起,沉思起来:面前这场与M军的战争,是一场高科技、高投入的战争,但人依然是战争的决定因素。前不久有部电视剧反应“用好一个人,救活一个师”的主题,就现在而言,用好一群将就能保卫好一个国家啊……

之后,李亚民进来汇报战况的时候,张司令员仔细留意了他,他的眼眶中聚满了泪水,看得出他在极力控制想哭的冲动,声音几次发生哽咽,当提到“明思克”号和海军丧失主动权的时候,终于控制不住自已的情绪,眼泪就像止不住的水阐倾泄出来,在脸上滚滚流淌,泣不成声。

张司令员觉得他哭得好,这是真情的流露!这是不服输的表现!没有失败的苦涩泪水,哪来胜利的灿烂笑容?

“我想你应该知道,1982年英阿马岛海战,阿军在先声夺人后,战争的决心发生了动摇。当时阿方民心高涨,本应向长途奔袭、立足未稳的英军发起全力进攻。但阿方决策部却犹豫不决,错误地判断了形势,过高地估计了对方,担心英军会对其本土进攻,不敢倾国抗战,其海军基本未发挥作用,最终导致惨重失败!”

“指挥不利,我这个前敌指挥官有推卸不了的责任。我也听到了不少要求撤我的声音……”

“是有一些声音,但是前敌指挥官还是你,军委信任你。你不要有什么顾虑,M国人没有胆量和中国全面开战,也不敢发动核战争,他的目地只是要消灭中国海军,但是这比发动核战争更加可恶,如果让他们得逞了,那我们不仅不能统一祖国,甚至让中国又回到那个有海无防的年代。那我们就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你和范长城在性格上都有缺点,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有些时候缺点也是可以转化成优点的,每个人都一样。回去吧,好好研究破敌之策,打出中国海军的威风!”

张司令员又给拿出一份绝密计划书给他看,这是一份关于海战战败中国重组海军的计划书。计划书中指出:若海战战败,空军将抽调骨干力量重组海军航空兵,国内各大造船场将夜以继日、全力建造海军所需的各类舰船,同时启动全部海军预备役人员,所有舰艇院校扩大招生,可望在战败后第一年恢复40%海上力量,第二年恢复90%,第三年再战……原来,中央早就做出了最坏打算,也表现出了战斗到底的决心。颇有气魄!

张司令员还拿出了两份自已亲手写的新闻稿,一份声明稿说,海军成功收复宝岛,国家和民族迎来了复兴的支点!另一份稿则是,海军失败了,是我个人的决策错误,指挥失误,我愿意负全部责任。

深受鼓舞,李亚民擦干了眼泪,以一个犀利的军礼回答了张司令员,表达出战斗到底的决心和强烈的求胜欲望!临走前,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