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我在福建有一名弟子,几年前皈依后修法非常精进,对三宝的信心日益增上。前年她被查出患有癌症,而且是晚期。在生命快要结束的时候,因为佛法的加持,她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利用有限的时间把自己身后的一切安排妥当,包括平时供养的佛像等全部结缘给了道友,只留下一张上师的法像放在枕边。她担心自己在弥留之际可能会神志不清,而对往生产生障碍,就决定不让医生打止痛针以便能随时保持清醒。同时嘱咐家人在最后时刻不要让她最执著的外孙出现在她的病床前。家人虽然不信佛,但还是按照她的要求做了。

临终时,她的女儿给我打来电话,说母亲很快不行了,我让她女儿把电话放到她的耳边,通过电话为她念诵了破瓦法和佛菩萨的名号,大约三十分钟,家人看见她双手合十,表情安祥,顺利往生。见此情景,她本不信佛的女儿、女婿等家人也对佛法生起了巨大的信心,我再次去福建时,她们全家都皈依了三宝,和她一样也成为虔诚的佛教徒。

我讲这两个故事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所有人都不得不面对死亡,而从上面这两个人在死亡面前的表现可以看出,佛法真实不虚,佛法的加持不可思议,特别是我们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候,依靠佛法可以帮助我们走向解脱。

所以,为了我们这一世得到真正的安乐,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真心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地学习佛法。

学习佛法最初应当皈依三宝。

我以前也听到过很多人讲:我只要做到心中有佛就行,没有必要一定要走一个皈依的形式。

“心中有佛”很好,这肯定是往昔与佛法结过缘、积累了很多善业的显现。但仅仅是心中有佛,还不能算作是真正的佛弟子。

皈依的仪式,对于一个刚刚进入佛门的人来讲是无法省略的,大家可以想一想,当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来到上师面前,平生第一次向庄严的佛像顶礼供养,然后双手合十,一面跟着上师念诵皈依的仪轨,一面心中发愿自此以后生生世世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时候,我们的心在此时肯定会发生很大的转变。而如果没有皈依,你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得不到皈依的戒体。

当年印度的大成就者阿底峡尊者讲道:“皈依的戒体是居士戒、菩萨戒和密乘戒的基础(注:居士戒、菩萨戒、密乘戒也一定要按照仪轨受持)。”没有皈依戒,所有的戒体都无法得到,没有这些戒体,很多法就修持不了。不修持佛法,佛法不会无因无缘地流入自己的相续,这样也就无法得到解脱。所以,如法皈依是开启一切正法之门。

阿底峡尊者还曾讲道:“内外道以皈依别。”尊者来到藏地后,几乎在所有的法会上都要首先宣讲皈依,以至于被人们称为“皈依班智达”。阿底峡尊者是印藏两地公认的持教大德,也是在藏传佛教中开创佛法后弘期的领袖,这样的大成就者都如此重视皈依,可以看出皈依对于一个学佛人是多么重要。

还有一些人,因为担心皈依后会像出家人一样什么都不能做,而不敢皈依。有这种想法是因为不了解皈依的戒律。

皈依的戒律是释迦牟尼佛为了让凡夫最初趋入佛法而制定的,内容非常简单,也很容易守持,可以说任何一个心中寻求解脱的人都应该能做到。

皈依的条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上师三宝生起不退的信心,任何情况下,哪怕是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也不舍弃上师与佛法僧三宝。有了这样的信心和决心,就具备了皈依的基本条件,可以皈依。

如果在皈依时心里对三宝没有真实的信心,只是在形式上磕个头、领个皈依证、得到一个法名等等,我想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皈依。在藏地,人们手里并没有皈依证,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非常虔诚的佛弟子,对上师三宝具有坚定的信心。所以大家在皈依时,首先应该让自己真正具足对三宝的信心,而不要过分强调形式上的东西。

我们平时所讲的皈依三宝,是指皈依佛、皈依法和皈依僧:

皈依佛是将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及与释迦牟尼佛一样证得无上正等觉的十方三世诸佛,如阿弥陀佛、药师佛等,作为自己修行路上的唯一导师,除佛陀以外不寻求和皈依其他任何导师。

皈依法是将释迦牟尼佛为利益众生而传承下来的八万四千法门,全部作为自己修学的方法和道路,包括汉传、藏传以及南传佛教的所有教法,除此以外不寻求其他的方法和道路。

皈依僧是指将释迦牟尼佛教法下的出家人作为自己修行路上的道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