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部分 (第1/4页)

囊跄薄R蛭�艺煞虿惶��谥醒肭楸ň郑�醒肭楸ň植潘羰咕�臃⒍��洹�

冷战后,M国的情报部门没有因苏联和华约的解体而缩减,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强。至1995年,中情局人数达到1.5万人,海外工作站扩至50个,另有数千名外国间谍活跃在世界各地。上世纪90年代,中情局间谍玛丽施展“美人计”,将时任法国行政事务改革部长的亨利…普拉尼奥发展为美国间谍。

通过他,M国人获取了法国在关贸总协定谈判及经济政策、处理与北约关系和法国决策层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非常隐秘的内幕。2004年3月底,通过媒体曝光,联邦调查局承认了派遣间谍窃听巴西共和国总统府和外交部的活动以及从1999年到2003年收买巴西警察等渗透活动。

近年来,随着华夏“神舟”载人计划的逐步实施,M国不断派遣间谍深入华夏刺探情报。用一名美方人员的话说,美国对中国太空计划的一举一动,“甚至包括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是不是左撇子”都十分感兴趣。美国的情报机构还设法打入了防备严密的“基地组织”。2003年9月29日,“基地组织”发表声明警告说,美国的情报机构已经渗透进了“基地组织”内部,致使数名“基地组织”的成员在伊拉克被捕,这是“基地组织”破天荒首次承认自己遭到M国情报机关的渗透。

在局部战争中,M国通过传统的间谍活动,有效地弥补了高技术手段的不足。在对波黑塞族的打击和科索沃战争中,美国特工事先深入战场,接近目标后,用激光目标指示器为轰炸机指示目标,或通过无线电引导飞行员瞄准目标,效果非常明显。

伊拉克战争中,M国之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推翻萨达姆政权,除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外,有效的间谍活动也是迅速取得战争速决的重要原因。在战争爆发前几个月,M军就派出了近200名特种兵和中情局间谍深入到伊的腹地进行侦察和情报收集活动。

此外,中情局在战前还招募了大量伊拉克人充当间谍。如曾在伊拉克最令人恐怖的情报机关伊拉克特别安全局工作了10年的贾布里,1999年在约旦被中情局发展为间谍。从2003年2月,他开始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提供情报。不久,他又发展了负责萨达姆总统官邸的护卫艾哈迈德、伊拉克情报局马沙达尼少校等13人成为M国间谍。

艾哈迈德向贾布里提供了共和国卫队在巴格达城内外的部署情况、伊军重炮阵地的位置、巴格达周围的导弹阵地位置等绝密情报,马沙达尼向中央情报局提供了大量关于伊拉克导弹、反导系统以及部队调动的情报。这些目标最终都成为美军空袭的重点打击对象。当众叛亲离的萨达姆逃离巴格达时哀叹:“甚至我的衣服也背叛了我!”

苏联解体后,美情报机构在窃取军、政情报方面的职能有所削弱。面对新的情况,美国间谍机构通过扩大其职能,特别是搜集民用情报走出了一条新地道路。美中央情报局前局长伍尔西多次指出,工业间谍是当今情报活动中最热门的主题。1993年克林顿入主白宫后,要求中央情报局把搜集全球各地重要的经济和科技情报放在首位。

随着间谍进入经济领域,使得美国企业在一些重要的国际贸易谈判中屡屡获胜。1993年,M国在日内瓦参加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谈判期间,中情局间谍对参加世界贸易协定谈判的主要国家代表,特别是对F国总统密特朗、总理巴拉迪尔及欧洲委员会主席德洛尔的通讯进行了窃听,掌握了法国在关贸总协定谈判中的底牌,从而使美国在谈判中掌握了主动权。1995年,法国总理巴拉迪尔访问沙特期间,沙特方面提出希望从法国购买价值数亿美元的包括军舰、导弹,后勤保障物资在内的武器装备和民用飞机。

就在双方即将签署协议的前夕,沙特方面突然变卦,中止了协议。这笔生意后来被美国的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抢走了。究其原因,又是中情局间谍从中插了一杠子。在法国汤姆森公司与美国雷声公司争夺巴西亚马逊森林监视系统合同谈判中,中情局间谍又获取了法国汤姆森公司向巴西支付大量酬金的情报,并由此向巴西施加压力,最终为美国雷声公司赢得了价值13亿美元的合同。

M国还派遣间谍利用各种机会打外国国家部门和科研机构内部,获取有价值的情报。1990年7月,美国派遣《华盛顿邮报》记者、美籍华人间谍孙晓凡到中国活动,她不断拉拢收买我内部人员,肆无忌惮地窃取我国家经济和科技机密。当1992年5月国家安全局对其实施速捕时,还从保险柜中查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