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部分 (第1/4页)

铜陵的防御部署并不坚固,兵力也不是很充足。更重要的是,当东南军在南京战场上发起猛攻的时候,美台联军首先得考虑稳住南京战线,因此用在芜湖与铜陵的支援力量非常少,就连空中支援也无法包管。

得益于此,华中军在第一天就取得了重大突破,围歼了三个台军步兵旅。

正是华中军取得的重大战果,使得南方战场上的局势出现了微妙转变。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王虞珉能够拿下铜陵与芜湖,不但能够消除美台联军对长江中游地区构成的巨大威胁,确保两湖的战略安全,还能与东南战区连成一片,使美台联军无法从上游方向对南京构成威胁。

这样一来,就算陈必时在南京方向上的反击行动没有收获,东南军也能退守南京,不必担心遭到美台联军围攻。

事实上,这也正是华中军在芜湖与铜陵大举用兵的主要目的。

对帕特里奇来说,情况就没有这么乐观了。

在安庆失败之后,铜陵与芜湖成为美台联军在大陆腹地的主要据点,也是美台联军在扫荡长江下游地区之后,继续向长江中游地区进军的出发点。即便美国当局在进军中国腹地的问题上心存犹豫,并不打算替台湾打天下,迟早会将南方战场上的作战行动丢给台军,但是从今后守卫南京出发,铜陵与芜湖都是战略要地。

受此影响,七月二十八日,帕特里奇就不得不对美军的作战行动做出调整。

增派地面部队显然不太现实,不管是从北方战场抽调兵力,还是从后方增兵,都无法及时到达,也就难以发挥作用。

能够迅速发挥作用的,只有美军的空中力量。

可以说,这也正是东南军与华中军战略大反击的最终目的,即迫使美军将更多的空中力量用在南方战场上,减轻北方战场上的投入,让东北军有更多的时间完成作战部署,减少部署阶段的非作战损失。

别忘了,到七月底,美日联军在北方战场上,仍然以空中打击为主。

虽然美军在部分地区发动了小规模的地面战斗,试探东北军的战略防线,但是在大规模空中打击完成之前,也就是在削弱了东北军的战斗力之前,没有部署到位的美日联军地面部队很难突破东北军的防线。

问题是,仅仅投入空中力量,就能扭转南方战场上的局面吗?

要知道,美军能够迅速调动空中力量,在本土作战的中国空军能够更加迅速的调动空中力量。

随着中国空军也对部署做出调整,南方战场上的战略反击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第十三章 假戏真做

第十三章假戏真做

七月三十日,华中军在芜湖方向上的作战行动取得重大突破。数日激战之后,华中军成功突破美日联军在长江南岸的防线,攻占了繁昌,进逼南陵,基本上切断了铜陵与芜湖的地面交通。

如此一来,只要打下宣城,芜湖的美台联军就将被合围,而铜陵的美台联军也将失去突围机会。

虽然美台联军在宣城部署了近十万地面部队,并且控制着从宣城通往江苏的铁路与公路干线,但是华中军的进攻势头非常猛烈,而且在以攻打芜湖与铜陵为目的的情况下,华中军没有需要占领宣城,只要能够到达宣城,控制外围的交通要道,对宣城施行包围,就能达到目的。

摆在美台联军面前的难题是,要不要从芜湖与铜陵撤军。

如果要,就得尽快。如果不撤军,就得向这两地增兵,而且也得抓紧时间。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在当天晚上参加了由加布里埃尔召开的网络会议。

也就是在这此会议上,加布里埃尔对帕特里奇在南方战场上的作战部署提出了质疑,或者说对帕特里奇的战略计划提出了质疑。

实事求是的讲,当时南方战场上的局势并没有那么恶劣。

在最重要的南京方向上,东南军在猛攻数日之后,伤亡数万人,仍然没有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甚至没有能够突破美台联军设在溧水县南面的防线。因为突击部队缺乏装甲力量,也没有足够的战术机动能力,所以东南军一直在正面猛攻,没有迂回攻击美台联军的侧翼,苏州与常州都没有受到威胁。

可以说,除了华中军的表现还算抢眼之外,中**队的表现确实不怎么样。

问题就在这里。

加布里埃尔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那就是美台联军为什么不在这个时候,趁着中**队突击无力的大好机会发起进攻,在南京防御极度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