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 (第1/4页)

受此影响,即便知道中国军队短期内无法构筑起一道足够坚固的防线。帕特里奇也只能干着急。

真要能打的话,帕特里奇也不会让美军闲着。

此时,真正的重点不在战场上,而是在战场外。

韩国不能指望了,还能指望谁呢?

十二月二十七日,刚刚结束了欧洲之行,回到华盛顿还没来得及吃顿晚饭的美国副总统拜伦再次搭上空军二号,开始了他的第三次日韩之行。

只不过,这次他首先去了首尔。

拜伦此行的目的也很简单:给惶惶不可终日的朴太玄打气,让他相信。跟着美国老大哥肯定没错。

当然,仅仅下口头功夫肯定不行。

虽然棒子很能说,但是也很现实。如果只是口头上的承诺,就算朴太玄决心跟着美国征战,其他韩国政客也不会同意。

为此,拜伦带去了一份厚礼:价值五百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

当然,钱是一分没有,全是韩国更加需要、也能让美国的各大利益集团获利的武器装备与军事物资。

仅弹药一项就占了两百亿美元的份额。

因为奥康纳已经打开天窗说亮话,美国国会也批准了总统的战争提案,所以向盟国提供军事援助也很正常,不存在法律上的问题。

搞定这件事。拜伦才前往东京。

呆子都知道,美国副总统这个时候跑去东京。显然是与日本首相商讨日本出兵参战的问题。

虽然一直以来,美国都在日本参战的问题上犹豫不决,知道日本参战。很有可能产生副作用,而且是美国无法承受的副作用,但是眼看着韩国撑不下去了,而台湾当局又不打算在东北战场上发力,美国当局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东北战场上打不好,东南方向上的战斗也不会顺利。

这可是一招错,满盘皆输的棋局,美国承受不起失败的结果,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拉上日本这个小弟。

问题是,日本愿意出兵吗?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日本肯定会插上一手,但是时机还没成熟。

更重要的是,美军第四步兵师与韩军集团军相继全军覆没。对日本起到了非常显著的警示作用。

十八万人在四天内战死,这是个什么情况?

别说战死,就算挨着枪毙。也要每两秒钟枪毙一个,才能在四天内干掉十八万人。

显然,不全是战死,很多韩军官兵就是在投降后被处决的。

果真如此,就算日本政客想从这场战争中捞点好处,也得考虑代价。

要是换成日军,别说十八万,那五万战俘也得完蛋。

这不是战争,而是民族间的生存较量。

虽然俗话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是一群虫,但是到了民族存亡关头,中国爆发出来的战争力量,足以让任何敌人畏惧。

几十年前,日本就尝到过全民战争的滋味。

还没上场就泄气了,日本当局的决策可想而知。

虽然拜伦在东京表现得更加大方,不但同意提供战争援助,还答应提供除核武器技术之外的一切日本需要的军事技术,甚至答应协助日本提高军火线的生产效率,但是日本首相进藤加一仍然非常委婉的表示,日本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即便参战。也很难做出贡献,还不如等到准备好再参战。

那么,日本能在什么时候做好战争准备呢?

这可是拜伦访问东京的基本目的。

在美国副总统的一再逼迫下,进藤加一不得不表示,最迟二零一三年年底。当然,日本首相没有忘记暗示美国副总统,如果美军在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日本的战争准备工作就将大大加快,说不定很快就能参战。说白了,不看到实实在在的胜利,日本不会参战。

那么,什么才是实实在在的胜利呢?

第七十八章 关键战役

成功登陆花鸟乡后,美军一面集中力量轰炸大陆的远程炮兵与弹道导弹部队,一面出动陆战队扫荡周围岛屿。

数日下来。咏洒县内的几大主要岛屿均被美军攻占。

打到十二月三十日,美军已经占领了包括衢山、岱山与秀山等多座岛屿,兵锋直抵舟山岛。

在美军身后,台湾军队亦步亦趋,负责控制占领区。并且设置地方政府。

显然。美军采取的并不是排山倒海般的全面进攻,而是逐步蚕食的战术。先在外围岛屿上站稳脚跟。锻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