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部分 (第1/4页)

至少得用两枚导弹拦截一个目标,这样才能确保拦截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一对一的拦截,拦截效率只有百分之八十,但是来袭导弹确实太多了,日本又没有美国那样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突破这道防线,就只能靠那些射程仅有四十公里的“爱国者3”,而射程更短的“爱国者2”最多只能拦截射程在一千公里之内的弹道导弹,对付射程为二千五百公里的弹道导弹肯定力不从心。

部署在长崎附近的“爱国者3”只有三个营,一次最多拦截十多个目标。

可以说,日本把宝全都押在了海基反导系统上。

可惜的是,即便如此,也只打下了不到三十枚导弹,仍然有大约七十枚导弹朝着长崎而去。

随着导弹再入大气层,“爱国者3”投入战斗。

这是最后一道,也是最亏弱的一道防线。

最后两分钟内,“爱国者3”击落了十多枚导弹,而且肯定碰运气击中了一枚携带了核弹头的导弹,因为不久之后,美日联军就在长崎西面海域检测到了异常辐射,并且确定是由一枚导弹的残骸产生的。

可惜的是,这批导弹中,至少有两枚导弹携带了核弹头,而且都是二十万吨级的氢弹。

二十一点五十三分,一道明亮的光线照亮了整个长崎。

顷刻之间,从天而降的火球吞没了整个长崎。因为声音的传递速度很慢,所以至少有三十万长崎市民在听到爆炸声之前就灰飞烟灭了。

核打击,确凿无疑。

美军的战略警戒卫星拍下了一次明显的双闪光,而这正是核弹头爆炸的特征。

没多久,全球各地的地震台都探测到了这次规模不小的地震。虽然核弹头空爆产生的地震要比地下爆炸小得多,但是二十万吨级的核弹头,要比过去十多年里,那几个后进国家进行的核试验大得多,地震级别也就不会低到哪里去。

更重要的是,核爆炸发生之后,长崎与外界的一切通信联络都中断了。

除了核武器,没有任何一种炸弹具有如此巨大的破坏力。

二十二点三十四分,从冲绳紧急起飞的美军侦察机到达长崎上空,拍下了数千张足以令人震骇的照片。

长崎,已经成为历史!

爆炸当量不到两万吨的胖子没能摧毁这座城市,但是二十万吨的氢弹,足以将这座依山傍海的港口城市变成废墟!

二十二点四十五分,日本首相进藤加一发表全国公告,宣布长崎遭到核打击。

随后,美国五角大楼新闻发言人证实了这一消息,长崎已经在中**队发射的核导弹的袭击下被彻底摧毁了。

到底死了多少人?

日本公布是一百多万,而美国则认为只有三十万。

当然,分歧主要在统计范围上。美军统计的,只是当场被炸死的,没有把受到核辐射在随后几个月之内陆续丧生的民众计算在内。如果严格算的话,不但要计算长崎的伤亡,还得计算邻近各个城市的伤亡,因为核辐射扩散、特别是蘑菇云随着西南风扩散后,周边很多城市都受到了影响。

在随后数年之内,九州与本周西南地区至少有两百多万日本人死于癌症。

显然,这远远超出了正常水平。

随着日本与美国政府先后宣布长崎遭到核打击,世界舆论一片哗然。虽然世界各国的新闻媒体都在谴责中国当局使用核武器,但是中国的回应也很强硬。在此之前,美国已经打击了中国的核武器库,并且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放射性污染,其恶劣程度,与直接对中国实施核打击没有区别。

至于为什么要用核弹头打击日本,中国当局的理由也很简单,简单到让人无法相信。

依照中国当局公布的消息,那枚导弹是瞄准关岛的,结果制导系统出了问题,飞向了日本长崎。

长崎离关岛有好几千公里,制导系统有这么大的偏差?

再说了,这也差得太准了一点吧,怎么没有落到附近的海里呢?

随后,中国当局也正式宣布,日本派军战场,已经对中国构成了实质性的入侵行动,因此要与美国承担同样的战争责任。更重要的是,日本还为美国提供了军事基地,协助美军轰炸中国首都,所以中国的报复行动不是没有道理。

做完解释,中国当局还发出了警告,如果日本当局不知悔改,下次挨炸的就不是长崎。

这个时候,美国总统与日本首相正在通紧急电话。

进藤加一已经搭上了首相专机,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