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 (第1/4页)

了!

俗语说“夫妻同心”!殷慕情对丈夫的心思是感应灵敏的,虽然觉得这么做或许有些不大厚道,可想想他的处境也实在无可奈何!

婚礼无论是亲属还是贺客,论身份自然应该是莫流香为首。可石云平与白秋华夫妇与他是平辈,此时又非关门户,他做首席自然不妥了!而首席上除了双方师长,便是江南武林中几位公认的名宿了。莫流香的这一举动,也得到了人们的礼敬!

以莫流香的身份地位,纵然是皇帝老儿设宴,在这些人心里也没有人敢说莫流香不配坐首席。但他年纪轻轻便得享大名,却能够不骄不躁,自然会赢得人心。

而石云平自己在江湖上虽也小有名气,但也不过三流人物!他对自己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因而看到自己的婚礼竟有如此气派,便是自己一生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得到这样的景象,心里对莫流香自然是极为感激的!

夫妻俩来到莫流香面前举杯敬酒,莫流香客气回礼!

石云平激动道:“香儿!我石云平不过一个无名小卒,但这次婚礼之后竟然也能算个人物了。今后我一生纵然有些许成就,可以说全然是拜你所赐了!”

莫流香微笑道:“二哥这话就见外了!一家人何必这么客气,成家是人生头等大事,只要你跟嫂子高兴,我就安心了”

“高兴,高兴”说着,石云平声音竟然有些哽咽起来。

想想当年,莫流香以刘香的身份寄居雨岩山庄,石云平是同门中最有人缘的一个,平日里石云平对这个小兄弟也是极为照顾的。后来诸多误会迭生,石云平心里对莫流香可谓心痛莫名!如今一切误会早已冰释,可回想起来仍不免感慨丛生!

而顾忠伯,杜百善和白广太等老者,眼看着当年那个稚气幼嫩的小刘香,如今短短几年的功夫已经成为了江湖至极,心里更不禁生出迟暮之感来。

江湖中人大多有两个通病,年轻时不服输,年老了又不服老。其实都是不服人,可其间却也有很大差别!

婚礼虽然是石云平夫妻的,但主角难免被莫流香取代。人们的焦点大多在他身上,不论是纵谈天下,还是评论江湖人物,没有那句话能离开莫流香的!

也难怪,月影门在当今江湖上可谓如日中天,就算有不知道少林寺的,也没不知道月影门的。而且月影商号和镖局也是财源滚滚,如今的莫流香可谓富可敌国!加上月影同盟的庞大势力,如果莫流香有心,纵然想取朝廷而代之,恐怕也不是不可能!

古今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大多来自草莽英雄,而他们的成功除了自身的才能之外。他们可以去感染世间那些有能力,又利欲心重的赌徒的人格魅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就说明朝开国皇帝朱洪武,做过流氓,做过和尚,也做过乞丐,倒是没听说他读过书,看起来怎么也不可能把他跟“皇帝”这个名号搭起来!

可是,偏偏就是这个最不像皇帝的人,在群雄纷争中最终成功,他的人格魅力必然是不能不见的。为什么说他感染的是一群赌徒?首先人生就是一场最恢弘的赌博!而像徐达,刘伯温那样的人,他们如果没有利欲心,也不见得放着那些出身名门,或者本来的朝廷不去投靠,反而倒向一文不名的朱重八去出生入死!

他们赌的又是什么?是飞黄腾达!或者身败名裂!徐达的结局已经众所周知,他赌错了吗?没有,只是结果不如预期!而刘基呢?他和古代几位有名的谋略家差不多!像范蠡,张良,这么说是不是有点亵渎圣贤!可他们说来更精于的确实是谋略与政治,而非治国安民,为百姓谋福!

来看看那两位在隐世之前的情况:

范蠡!他在离开勾践时曾劝过老友文种一起走,说的是“勾践,鸟喙(尖嘴),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

张良!他在离开刘邦时也劝过萧何:“刘邦,奸人!可共难,难同贵!”

刘基突然放弃了高官厚禄,明显是因为他已经看透了朱元璋的为人。如果说他真的是一个忠诚善良的人,怎么可以看着出生入死的亲密战友身遭大难?怎么可以看着无数的黎民百姓置身水火?又怎么能让自己真心效忠的主人留下千古骂名?

可以说他们是“明哲保身”,而其实就是怕死!至少,他们与那些古代敢于忠言直谏的大臣是无法可比的。

当然,他们的最终选择也充满了无奈!但张良会不知道范蠡的故事?刘伯温会不知道范蠡和张良的前车之鉴?所以,这同样也是一种利欲心,是希望对自己的价值有一个证明!但恐怕他们自己都没有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