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 (第1/4页)

。不久,每天的牺牲将不断增长欧洲的国民财富将为炮弹消耗殆尽,各国的元气将在战场上耗竭。〃

希特?勒呼吁那些持有相同见解的人及其领袖现在就作出响应,并对主张抗战的丘吉尔进行了攻击。他说,〃如果丘吉尔先生及其追随者的意见占了上风,这番话将是我最后的一次声明。这样一来,我们就将打下去〃,〃在德国历史上永远不会有第二个1918年11月11日,德国与协约国在巴黎东北贡比涅签订投降协定。规定德国停止军事行动,交出部分陆海军武装,德军撤出占领的土地和退出莱茵河左岸地区等。让它后来成为《凡尔赛和约》的基础。〃。

当天出版的《人民观察家报》对和平也作了一番精彩的鼓噪。这家机关报的标题是:《德国希望和平》,《德国对英法没有战争意图》,《除殖民地外德国再无其他修正凡尔赛和约的要求》,《裁减军备》,《同欧洲国家合作》,《建议举行谈判》。

林威在奥地利征了五千名士兵,在征得希特?勒同意之后,编成了党卫军北方战斗集团,秘密让他们去芬兰接受山地战和雪地作战的培训,当然保密工作一定要做到位,可以说这支军队里,有着无数的盖世太保做眼线。

眼前的局势不得不让林威考虑到苏联的立场,如果德国和英法还没开战之前就把苏联惹恼了,那绝对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条约中包括一项秘密条款,在两国之间的东欧国家中划分势力范围,其中将芬兰划归苏联。所以就算苏芬战争开始了,德国也不能明面上帮助芬兰。

但是让林威眼睁睁的看着苏联的实力越来越大,那绝对是不可能的。德国和苏联的战争基本上也属于不可能避免的事件,如果不趁苏芬战争狠狠的给苏联人放放血,趁机削弱苏联人一下,那就意味着以后苏德战争中,苏联的胜算又大了一分。为了自己的小命,为了逃离纽伦堡的国际法庭,林威都有这么做的理由。

希特?勒答应为了此事和芬兰政府沟通,芬兰人也明白苏联人对自己的野心,所以对希特?勒的提议很感兴趣,就这样北方战斗集团秘密的到了芬兰的土地上。

可是希特?勒马上又让林威领略到了,他那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发作过的神经?质,而且发作的十分突然,根本没有给林威反应的机会。

事情是这样的,10月28日上午11点,他召集高级将领举行会议,会上根本没有征询他们的意见,就发布了西进的绝密的第六号作战指令。�

希特?勒命令部队为穿越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地区的攻击战作好准备,并要求必须尽早实现这一攻击;进攻的目标在于尽量歼灭法国作战部队以及与其并肩作战的同盟国部队。同时,在荷兰、比利时以及法国北部尽可能多占领土地,以便作为对英国进行有利的空战和海战的基地。希特?勒要求三军总司令尽快根据本指令制定计划,并将进行情况随时向他报告。希特?勒在把命令交给他的军事将领们之前,还向他们宣读了10月9日签署的一项秘密备忘录。�

将领们对这样仓促地在西线发动进攻,曾经表示反对。可是希特?勒告诉他们,时间是站在敌人那一边的。他提醒他们,波兰的胜利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德国实际上只有一条战线。这种形势仍未改变,但是又能维持多久呢?�

至于意大利,备忘录说,〃意大利支持德国是否有希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墨索里尼是否活着,以及德国是否能有更大的新胜利去吸引那位领袖。在这里,时间也是个因素。比利时和荷兰的情况也是如此,这两个国家有可能在英法的压力下放弃中立,这是德国不能坐待其发生的事情。甚至对美国来说,〃也应当认为时间是不利于德国的〃。�

希特?勒承认,持久战对德国有很大的危险,他列举了好几个危险的因素。友好的和不友好的中立国家,有可能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那样被拉到敌对的一边去。而德国〃有限的粮食和原料基地〃,也会使德国难于取得〃物资进行战争〃。他说,最大的危险是鲁尔的地理位置易受攻击。一旦德国这个工业生产的心脏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德国战争经济的崩溃,从而丧失抵抗能力〃。�

在这篇备忘录里,希特?勒对战略战术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纳粹坦克和飞机在波兰战役中所发展的新战术,并且详细说明这种战术如何在西线战场上运用,以及具体地在什么地方上运用。装甲部队必须用来进行决定性的突破,保持大军通畅无阻地前进,以打破战线僵持不下的局面。他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