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 (第1/4页)

张知道曹昂此来非是为了夸赞孙策。道:“君侯有什么话。不如明示?”

曹昂呵呵笑道:“:桓帝。灵帝以来。天下大乱。黄巾猖獗侯为乱。我父起兵以济中原百姓。孙伯符执干戈定江南万民。皆乃当世之豪杰!况我父昔日与孙老将军有起兵讨逆之谊。曹氏与孙家本算盟友。我父体谅民生之艰疾。不忍百姓再受刀兵之苦。愿与孙家定下协约。互不攻伐。永结盟好。”

张愣愣神不到日间态度强硬地曹氏居然会前来结盟。不过说实话。以一个优秀政治家地观点来看。与曹氏结盟正中目前吴中状况。

张沉思半晌。突然道:“君侯。您地这份结盟之词。张真不知是要得还是要不得。”

曹昂微笑道:“愿闻其详?”

张轻声道:“也知我江东与曹氏结盟地好处。此时若与曹氏结盟当有百利而无一害。只是大司徒爵位不下。纵是回去说破了天。我家主公也必不相允。”

曹昂闻言笑道:“大司徒之位实在是许不得知吴侯之位可能让孙策满意?”

张闻言沉思片刻,接着轻声道:“也罢,回去试试便是。”

曹昂呵呵一笑,接着从怀中拿出一卷布绸,轻言道:“此上面有曹某与我父各自赠给孙伯符的一句话劳烦张公转交与孙策。”

张皱着眉头,向着帛上看去睛顿时便瞪得不能再大了,只见上书两句话是曹操所写:狮儿难与争锋。第二句是曹昂所写:阁下不死,我心不安。

张看了半晌两句话一正一反,既夸赞了孙策,又不显的虚伪,恰到好处,正中孙策喜功好胜的性格。

张长叹一声道:“有此一书,则张可以回去向乌程侯交代了。”

看着略显疲态的张,曹昂忽然有些替他感到惋惜,好端端的一个政治人才,可是为了孙策所求,大老远的跑到许都,既不能折了其主的威名,又还需把事情办好,仅仅从张脸上密布的愁丝,曹昂就能看出孙策这个人是何等的孤傲喜功。

不过话说回来,自己也是够累的,曹操既不愿受孙策威胁任命其为大司徒,又怕得罪了他,惹得孙策与袁绍结盟。结果,曹操自己不出面,反把这些事交给他和贾诩来安排,说来说去,孙策和曹操的明掐暗算,受罪的还是自己这个做儿子的和张这个做臣子的。

看着疲态尽显的张,曹昂忽的心生一念,那孙策虽勇武有余,却争强好胜,心高气傲,从理性上讲,相比于历史上的阴险狡诈,两面三刀的吴大帝孙权,当是好对付了许多!况且以其为人和铁血手段,对付江东的豪门土族必然不会如孙权一般妥帖。

经过一番细细的思量,曹昂忽然明悟,不错!孙权行事好似刘邦,孙策为人好似项羽,江南只要在孙策之手,必然不会向历史上那般与曹魏久持,孙策性急暴烈,早晚必将出兵中土与曹魏一战!若如此,东吴庶几可收!!一统天下,绝非难事!但前提是,孙策不死!

打定主意,曹昂忽的冲张笑道:“张公,我有一言,蛮烦您回去转告孙策。”张闻言疑惑道:“冠军侯有

定当转告。”

曹昂轻声叹道:“昨日听太史杜监言,妄星起于东方,紫霞照射于江南,主司主帅之人,此乃大凶之势,对孙伯符而言,恐非吉兆啊。”

张闻言心中微有不喜,但见曹昂面容端正,不似作伪,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曹昂轻笑道:“闻孙伯符喜好游猎,公当提醒伯符公,外出之时应小心刺客也。”

张闻言虽然疑惑,但也是沉声道:“多谢相告,我回去自当提醒乌程侯。”

曹昂摇首笑道:“孙伯符为人岂会在意此天相之论?张公还是将此事告诉周瑜,由他安排到是颇为妥当。”

张闻言,不由大惊,适才他以为这曹昂不过是在诅咒孙策,不想却是连周瑜都扯进来了。莫非许都太史杜监官果然算出些什么?

古人多有鬼神之论,就算是张这样的读书人,虽然不是全信,但潜意识里也是颇为在意的,随即暗自将此事记于心中,道:“冠军侯所说自当转告。”

又闲扯了一,曹昂、贾诩随即拜辞而去。方出驿馆,贾诩便开口问道:“将军适才所言的天相,不知意在何处?”

曹昂呵呵一笑道:“没什,只是想让孙策活的久一点而已,成与不成看天命了。”

贾诩闻言眉,他自负阅历多广,有鬼神之智,但这次却丝毫没有搞清楚这曹昂打的什么算盘。

“将军,孙策乃是敌,为何要让他活的久些?”沉默了片刻,贾诩出声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