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部分 (第1/4页)

位后对地方政事不熟悉。秦、燕之地也渐渐恢复富裕之相来。以后大汉新皇帝必定从秦王和燕王位子升上来,能力不行就被淘汰去。

章三汉泉

“你们几个快点,,拿火钳的注意了,要快,不要慢了手脚,冷了铜胚。”

火热的工房内,穿着厚布衣服的工匠,不顾满脸的汗水,小心翼翼夹持着火钳,铜胚被迅速放入压模机,一边等久的压模师傅,一手拿了根木条捅了下渐渐黯淡下来的铜胚,调整好位置,只短短一霎那,另外一个手已经把压杆狠狠拉下,在木条离开一瞬间,生铁的模具以雷霆万钧之势狠狠砸在铜胚上。

在压杆被抬起瞬间,学徒小工人,拿了一个小火钳和一根铁条,铁条飞速挑动铜胚,使得铜胚能从模具的凹槽内翻起,火钳夹住半成品扔在一个铁面盆里。铁面盆落满足足一千枚铜胚后,一边上女工分了去,用铁条铲去边沿突出,再用炭棒一个个擦拭,擦拭完的铜胚放在另外一个木格里,满满一盘就是一千枚,盛满后,由俩个小丫头抬了走,用粗麻继续擦拭,最后的成品被用白桦木的格子装好,一格子就是一千枚。大汉新政,自然这五铢钱不再使用,而是改新币,新旧币都通用。但是新币不再准许民间私造。新铜币只有关中、雒阳、姑苏三大造币场准许制造。

所有新铜币不再用方孔样式,而是后世铜板样式,取消了外边上的刻字,节省成本。不过新铜币接近紫铜颜色,所含杂质较少,含铜量很高。以吴越1两为重量标准合后世30克,所造重钱体型大,字体优美,正面蟠龙围绕中间一个汉字,上面是大汉XX年,下面是对应的黄帝历XXX年,左边是万年,右边是元年二字。反面是中间一个泉字,上圈边上铸字通兑四海八荒,下圈边是雒阳造币厂制。左边是壹,右边是两。

大汉新政第一次制钱,没有选择小钱五铢钱,这些存世量多,吴越本土数量也大,可以互相勾通使用,所以皇帝在征求太上王的意见后,重点就是制造这紫铜式样的一两重币。制作精美,含铜量高的紫铜重币还没有推向市场,毕竟还有个兑换率问题。

“父王那个,钱固然是精美无比,只是这换算如何,还是有待钱行计算,现在未能推向天下,免得天下动荡。”

“我看这钱以大汉钱行和吴越钱行推行,政府不强制规定通兑率。”吴越太上王又出馊主意了,按说就是个绝对市场化运作,这样的话,两大钱行怕要吸血天下一次咯。

吴越太上王杨晨毓的心思是这钱你规定了通兑率后,那么官府势必要用里面的漏洞抓钱玩。现在干脆由市场决定,看老百姓买账不。

“先期推行三年,以后收税款以新币为标准,伪币、残币、缺口的都不要。”

“这三年内,这钱如何就看百姓自己看法么?”

“是啊!强迫不如顺之,他们愿意以多少五铢钱换是他们自己的事,等满三年后,这新钱在天下充足后再以新钱回收税款。”

“嗯,这样也好。”万年拿起一枚来,一两,“这个,父王,为什么不学吴越的不计重量呢。”

吴越新铸的一文钱也是没有重量的,但是吴越大王要规定重量的意思还有一层在内呢。

“吴越一文钱,好固然是好,只是怕万一子孙不争气,这一文钱越做越小,害得黎明苍生怨声载道,所以寡人以为还是以重量标识为好。”

牵强了些,国力强弱不是以人力能转移的,这今后的事谁知道呢。

杨晨毓又慢慢说话来,“这还有一个用意,以这一两标准重量的钱统一天下度量衡。你买一斤肉,没有秤的话,只需用木杆加十枚铜钱就能知道。也能校准天下秤具。”

“父王果然好主意。”万年点头深以为然。

“父亲,明天皇帝和我一起去郊外农庄转转,看看农耕情况如何。这政事还要多多拜托父王照拂。”

“我儿客气了。这边你们能全盘稳定后,寡人自要去享福,这案牍劳形非寡人所爱也。”说完摇头,每天看数百的奏章是很烦恼的事。

“朕决定皇庄全部要重两季,父王是好手,等我们回来向您汇报后,还烦请您去指导些。天下农牧为重中之重,各地又起灾荒,蝗虫、北旱南涝,实在是烦心的很。”

“皇上不须烦忧,这天下万里之疆,哪能没个三灾九荒的。寡人计算过天下钱粮,这天下总的粮食收储是足够天下人吃马嚼的,只是各地不均,或有地方连续灾荒,以致民相食。此非人君之故,而是政不行也。”

“哦”虞彘也疑惑了,本来他统领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