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部分 (第1/4页)

钦娴摹!�

刘协一听,脸色顿时一变,斜眼打量着徐庶,面色很不好看。

伏完左右看看,急忙站出来和解,笑道:“元直啊,你也不要太杞人忧天,如今袁刘二军在汉中打的火热胶着,关中军又攻克洛阳不下,一时撤兵也是很正常的。”

徐庶闻言道:“话虽如此,亦是要小心行事,洛阳城门依旧要仔细加固,宵禁严明,城门紧守,令兵马昼夜巡视。”

刘协摆了摆手,道:“徐爱卿,你这就未免小心过头了,况且袁军围困洛阳城多时,虽不曾打将下来,但却惹得城内民心惶惶,如今袁军已退了,若是再继续宵禁困城,只怕是会引起哗变,到时候对朕的声望却是不利。”

徐庶摇了摇头,道:“些许虚名,何比得城池要紧。”

这一句话,刘协听了可不太乐意了。

你什么意思啊?什么叫些许虚名不要紧?朕可是天子,天下诸事,有什么比天子的名望和权威更要紧的!

刘协懒得跟许昌掰扯,一转头看向下方的侍郎,道:“传旨,洛阳城宵禁解除,四门开放,军民同喜,择日在皇城门开办庆功大典,朕要开仓济粮,以示恩德!”

徐庶闻言一皱眉,刚要开口说话,却见身边的伏完拉了拉他,想了一想,叹口气缄口不言。

刘协不听徐庶的谏言,不但解除了宵禁,还要庆功开仓,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临近的长安。

此时的关中军正整装待发,假意做出前往汉中支援状。

一听到刘协的举动,邓昶不由得有些乐了。

“防守住了城池而已,也不是什么大胜,原何还要庆祝甚么功劳?好大喜功也不带这样的啊。”

看着邓昶笑嘻嘻的样子,贾诩长叹口气,道:“却也怪不得天子,辽东拓跋和李儒之事,已将天家的名望扫地,天子这是想乘着机会挽回些声名而已。”

邓昶闻言道:“那咱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贾诩轻轻的拍了拍手,道:“我已经安排好了人,借着这次机会,去洛阳行离间之法,不过若要离间,还得要在天子和徐庶身边,安插我们的人。”

邓昶想了想,道:“这个,不太容易吧?”

贾诩笑道:“不太容易,但也不会太难,放心吧,一切包在老朽身上。”

洛阳城,胡珍府宅迎来了一位客人。

“你是贾诩的使者?”胡珍一听来人报上来头,不由得大吃一惊:“自打当年董公死后,我与文和先生就一直不曾见过面,他如今可是还好?”

使者微微一笑,道:“贾先生一切安康,如今在袁军做事,深得大司马大将军的器重。”

胡珍闻言,长叹口气,道:“人与人真是比不得,贾先生昔年与我同在董公帐下,可如今却是一个天一个地,他先事张绣,后事曹操,再事袁尚,每每皆得重用,我却沦落个飘零大漠,东躲西藏的下场,最终为求活命,还不得不到小皇帝帐下做事每每受气,却也无可奈何”

使者道:“贾大夫来前,除了让我向胡将军问安之外,还让小人传话,想给胡将军一条明路富贵,不知道将军想不想要呢?”

胡珍一听不由得笑道:“贾文和,该不是想让本将弃了天子,归顺袁尚吧?”

使者闻言一笑,道:“将军是聪明人,有这样的机会,难道不肯吗?更何况你当年和贾先生是同僚,由他引荐,这样的机会可是仅此一次。”

“”

第六百一十五章 君臣离心

听了使者的话,胡轸真的开始犹豫了。

说实话,他并不算是天子的嫡系,归根究底,他当年身为董卓旧将,甚至还算与天子有仇,天子招纳他,究之根本不过还是因为缺少将领,如若不然,怎么地也轮不到他的头上。

而且胡轸当年答应投效,乃是因为想回归故土,而天子身为王道正宗,虽然势薄,却有名头,以天子名义赦免其罪,诸侯也都不能说什么,算是顺理成章的事。

然而时过境迁,到了今天,经过袁尚和李儒的这么一闹,天子的王道之名在天下人心中已经是大减。原先唯一的优势换道现今已经不复存在,而如果转论兵力和势力的话,天子打一开始就不曾占有任何的优势。

从方方面面的情况来分析,胡轸若是继续跟着天子一条路走到黑,确实是没有必要的。

心里转了无数个念想之后,胡轸随即请贾诩的使者暂时回去安歇,说有事会尽快联系。

毕竟丢弃天子投袁是一个大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