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 (第1/4页)

不道之事。”

接着,他将蔡氏和蔡冒的罪过,述说了一遍,其中包括袭击宛城,绑架孙哲夫妇,还有提高税率,强募兵丁等等不益之事,向刘备说了一遍。

刘、关、张三兄弟听后各个目瞪口呆,他们原本只是奇怪。不知为何孙灿处处争对刘表,却没有想到内情如此的复杂。

刘备高声叹道:“兄长,怎会如此不智。妄信谗言,夺孙灿城池本就不对,事后竟将岂双亲挟制以做人质。难怪孙灿会如此震怒,处处与兄长为敌。”

刘琦教唆道:“叔父,这些都是蔡氏和蔡冒的罪过,与父亲大人无关。如今军中大权几乎在蔡冒手中,荆州上下本无一人可以和蔡冒对抗。但如今叔父到来,相信一定能铲除蔡冒这个毒瘤。”

刘备默然不语,想了许久,说道:“此时,关系重大,我等还是小心为妙。等看清楚局势,在从长计议,当务之急,还是退孙灿大军要紧。”

刘琦连忙称是,苍白的连上露出阵阵欢喜的笑容,心道:“此刻此刻,蔡冒应当知晓,我们今日之交谈。以蔡冒的性格,定会以为我们已有盟约,绝对会对你百般刁难,到时呵呵!你不帮我也不成。”

想到这里,刘琦脸上的笑容更加的旺盛。

**

宛城官邸,议事厅。

经过数日的相处,孙灿对贾诩有了很深的了解。

当然这个了解,仅仅限于贾诩的能力,而非他的一切。贾诩的官职是主簿,主簿的任务是典领文书,办理事务,以及幕府中的重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权位不高,却相当重要,于后世的秘书一样,处处跟随孙灿左右,协助他处理大小事物。

孙灿麾下众臣有些人始终不明白孙灿为何将贾诩这么一个人,留在身旁。但个别人却非常清楚,贾诩最适合的职位就是主簿,说准确的就是孙灿的影子。

贾诩的智慧在于揣摩人心,可以看透许多人看不透的事情。每每都可以在关键的时候,提醒自己的君主,应该如何正确的抉择。

有些事情孙灿不能做的,不行做的,贾诩就会擅自做主,替孙灿去做。

好比,汉初的陈平计策毒辣,诡诈世所罕见,谋圣张良也未必及他。

兵圣韩信自视过高,狂妄自傲,心胸也异常狭小,自认为刘邦无他不成,处处与刘邦抬杠,每每因为一言不和,就迫使刘邦向他认错。后来,刘邦被项羽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生命危在旦夕。

而韩信却依占军功,以强令的口吻,逼刘邦封他为齐王,并在齐国首府临淄饮酒作乐,大有你刘邦不封我为王,我就等你死去,自立为王的神态。

刘邦再一次忍受韩信的猖狂,封他为王。

天下大定,刘邦本就忌惮韩信的才华,更何况韩信嚣张狂妄,常常不将刘邦看在眼中,但是刘邦不愿留下诛杀功臣的罪名,可韩信存在一天,就对大汉是一个威胁。

刘邦麾下所有将士都说要罚韩信。惟有陈平在最关键的时候,看清楚了时势,揣摩出了韩信的心中所想,一计寻常的“请君入瓮”就将韩信这位无敌的大元帅在云梦泽擒拿,这一计谋,避免了一场战争,消除了再度分裂割据的祸根,维护了新王朝的统一与安定。

贾诩和陈平有着很相识之处,那就是无情。

无论再好,再出色的谋士都有感情用事,或者当局者迷的的时候。而贾诩却不会,世人的生死于他们无关,他们可以悠闲的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一切事物。

因此,他们的思虑要比任何人都要理智。

如此之人,只有放在身旁效力,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孙灿将贾诩留在身旁,正是择才而用。

第六部 再战荆襄 第十八章 中伏博望坡

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11…4 10:09:40 本章字数:3470

贾诩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博闻强记,揣摩人心。可以依照一点小小的情报,推断出一些重要的事情。

不说百试百中,但也是十猜九准。

而他自己也清楚这一点,私自建立了一个小小的情报组织,他暗杀刘磐的人手就是从那小小的情报组织里调出来的。

孙灿不是张绣,贾诩在他眼皮底下建立一个小势力都不知道。只是第二天,孙灿就发觉了贾诩的这个情报组织,他非但没有怪罪贾诩,反而出军资组建了一个情报组织,名为“毒士营”交于贾诩管理。

既然孙灿将贾诩留在身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