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部分 (第1/4页)

分派兵力的时候,刘涚故意没有提及吴安邦,可是吴安邦却泰然受之,他这样的反应,算是经受了刘涚的考验。

沉默寡言、心性稳重,这样性格的人,也是最适宜长期留在刘涚身边。

四人一并出发,上马奔赴研究所。

这一去,四人就在研究所里待了半天时间。一来是因为研究所里很多研究工作都需要刘涚做出提纲挈领式的指导,二来两个孩子如同好奇宝宝般,这也想看,那也想研究,耽搁的时间确实不少。

而吴安邦,在研究所里除开随时跟着刘涚之外,就之研究了一样东西——火铳!

这是真正的火铳,而且还是短火铳!

在刘涚的指导之下,大笔的资金投入,让研究所终于成功的研发出采用激发方式发射的火铳,而击发方式,也就代表着这样的火铳,才算是真正进入到实用阶段。

如今,研究所制造出来的,尺长火铳,在三十步的有效射程之内,可以轻易的击穿铁皮铠甲和头盔,并且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至于说能不能一击致命,那还要看使用火铳之人的枪法。

因为这一批成品比较多,刘涚很是大方的挑选了最好的两把火铳交给吴安邦,并且亲自教导吴安邦如何使用,这种新式武器,让吴安邦非常的吃惊!

南宋朝廷不是没有火器,事实上刘家军早已经有一支人数不少的火器队伍,但因为制造成本以及火器威力等等原因,即便是刘涚,也不想在现阶段就用火器大肆装备军队。

吴安邦对火器的了解,还仅止于以前见过的那种长长的火枪,然而这种便于随身携带和隐藏的火铳,其便捷的使用方式以及巨大的威力,却是让吴安邦震惊不已!

虽说火铳在上弹药这方面仍旧是明显的短板,但是在特定的时候,两把火铳,却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命运!吴安邦觉得,他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到火铳的正确使用方式,并且要做到刘涚说的“神枪手”,那样,他才能更好的保护刘涚。

杨再兴和柴胡两人对火铳虽然也有些好奇,但毕竟性格不同,杨再兴想的是领军杀敌,而柴胡追求的是更高的武功,所以对火铳这种东西,兴趣并不是很大。

要说杨再兴对研究所里最感兴趣的,还是火箭弹,这种现阶段杀伤力和杀伤范围远胜床子弩的利器,至于说柴胡,则是对研究所正在研究的“大马士革钢”兴趣浓厚,连着向刘涚讨了两次,希望能够有一把好剑!

大马士革钢其实并不是最适合铸造宝剑的钢材,其材质和特性注定更适合用于打造宝刀,不过柴胡对冶金和铸造方面了解甚少,所以他只能想到是铸剑。在刘涚再三保证,等到新型钢材能够批量制造时,一定给柴胡打造一把宝剑之后,这熊孩子才没有缠着刘涚。

等到四人从研究所里出来时,真正有实际收获的人,竟然还是只有吴安邦。

腰间隐藏着两把火铳,弹药盒子固定在马鞍之上,此时的吴安邦,还真就想马上找个没人的地方,按照刘涚在研究所里教导他的那种方式,苦练枪法!

“安邦啊,你也不要着急,之所以让你先使用这两把家伙,主要还是希望你能够提前适应适应,我有种感觉,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批量制造这种犀利的火器了,大概十年左右,战争的形式,就会因为这种火器的出现,而发生改变!”

“干爹,你的意思是说,到时候,狼骑兵未必就是最强的兵种了?”

“安邦啊,你怎么又忘了?干爹曾经反复告诉过你,这个世界上,只有相对而没有绝对,狼骑兵再强,他能强的过象兵?在南蛮那边,有一兵种,士兵们骑在大象身上作战,你觉得,一头战象,能够对付多少条战狼呢?”

“这个嘛。干爹,那战象一定很贵的。”

杨再兴耍了小滑头,刘涚却也不点破他,眼神一凝,低声道:“如今你们该知道,为何我需要钱,需要大量的钱了吧?”

第371章 定章程,困天下(下)

第371章 定章程,困天下(下)

就在刘涚忙着处理“家务事”的当口,在成都县衙门里,高进也在犯难。

因为是连同成都县之中家产最为丰厚的几个大户一并前来,故而那领头的张家先生,言语之间对高进并不太客气,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咄咄逼人。

只是因为高进一心想要在官道上走的更远,爬的更高,加之考虑到刘涚最近正是收拢人心的时候,所以才保持着一个不温不火的态度,来跟眼前这些土豪周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