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 (第1/4页)

折,阿诺德将军发现,这种轰炸机具有极大的战略价值,它的武器装备威力强大,在遇到战斗机时可以自卫。他断言,这种超级堡垒有可能使美国不必对敌国本土诸岛发动代价极大的入侵。对日本的轰炸将从印度和在重庆北部专门修建的前进机场发动,直到美国海军的战役推进到马里亚纳群岛并夺取了向东京发动空袭的较近的基地为止。“六分仪”指示在总结盟军对战略轰炸的效果所抱的信心时说:“出兵日本本土诸岛可能是不必要的,通过海上和空中封锁并从前线基地进行的密集轰炸可能打败日本。”

由于肯尼将军的第五航空队为通过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向前推进而作的努力,麦克阿瑟将军已改变了态度,他开始热烈支持空中力量的潜力,但是他还不相信出兵日本是不必要的。能否再占领菲律宾是他的“雷诺Ⅲ”战略和他个人的圣战成败的关键。然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迟迟不批准这个行动。萨瑟兰将军从开罗报告说,看来参谋长联席会议赞成依靠海军通过中太平洋推进,然后在福摩萨,甚至在中国大陆建立基地开辟通往东京的比较直接的道路。这个消息使麦克阿瑟更加沮丧了。

为了使这位难对付的西南太平洋统帅放心,马歇尔将军决定乘飞机经过绕地球一周的艰难航程回国,中途在布里斯班停留。麦克阿瑟将军最初的反应是,他应当去领导盟军预定在阿拉维岛的登陆行动,以便避免同马歇尔的“有点尴尬的”见面。阿拉维岛登陆是开始对新不列颠的拉包尔的进攻。尽管如此,他仍然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向马歇尔推销他对太平洋战略的见解。使他感到惊奇的是,发现马歇尔理解他的意见并坚持说,参谋长联席会议还没有就从哪条路线进攻东京问题作出最后决定。因此,麦克阿瑟听到总统在圣诞夜的广播讲话时感到鼓舞。总统断定,陆军参谋长最近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会议“将使日本佬在不久的将来听到大量的坏消息”。

新不列颠和新几内亚

两天以后,十二月二十六日,“灵巧作战计划”开始实施,兑现了进攻新不列颠和新几内亚的诺言。运送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的运输舰穿过丹皮尔海峡,停泊在格洛斯特角附近的海面上。登陆艇载着参加过瓜达卡纳尔岛战斗的老兵,分两路冲上海岸攻占位于新不列颠最西端的一个机场。这支部队的海军陆战队指挥官威廉·休伯塔斯将军冒着有可能激怒麦克阿瑟的危险,在最后时刻仍然力争修改进攻计划,取消伞兵降落。正是这一改变挽救了整个战斗,因为这一次又低估了日军的防御力量。配合作战的美国第五航空队的P—38 型战斗机打退了从东面三百英里、新不列颠岛另一端的拉包尔蜂拥而至的敌机,但是海军陆战队员们却发现,地目上标着“潮湿的洼地”的地方实际上“潮湿到脖子”。海军陆战队为夺取这个小机场在泥水很深的沼泽地里苦战了三天,许多人实际上是被枯树上掉下来的湿树枝砸死的。此后还需要三周的时间为消灭隐藏在茂密的丛林中的一万多敌兵而进行肉搏战。在这些丛林里,一天的降雨量是十六英寸。事实证明,新不列颠的“绿色地狱”的条件比在所罗门群岛中任何一个岛屿上遇到的都不知艰苦多少倍。然而,他们继续战斗,终于取得了胜利,死了不到三百人。这竟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军陆战队的最后一次丛林战。历史学家在赞颂这些坚韧不拔的老兵时写道:“在海军陆战队第一师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

新不列颠西端的格格斯特角基地封锁了拉包尔的十三万五千名日军的退路,使他们成了瓮中之鳖。内地山高林密无法逾越;他们也不能从海路逃走,因为从新格洛斯特起飞的美国战斗机控制了天空。当海军陆战队在新不列颠登陆时,瓦齐将军的澳大利亚第七师已经在一百英里宽的维蒂亚兹海峡对面的新几内亚一侧从莱城攻上了菲尼斯特雷山脉的丛林稠密的山谷。他们的目的是横插到胡翁半岛北海岸,把在该港口九月份被攻占时通过那条艰难的道路逃掉的日军隔离起来。

着深谷和陡峭的菲尼斯特雷山脊进行的艰苦战斗和以前沿欧文·斯坦利山脉展开的战斗很相似。这些澳大利亚兵为了控制他们恰当地称为“乱石峰”的一座山的海拔六千英尺的山口,进行了两周的血腥肉搏战。

在澳大利亚人还在菲尼斯特雷山脉的山峰上作战时,麦克阿瑟开始实施他的下一步计划,以便防止胡翁半岛上的日军向北撤退到马当,去增援足立将军的一万人的守军。一九四四年一月二日,美国陆军第三十二师的两个营在赛多港附近登陆,充当路障。足立将军是一位足智多谋的指挥官,他不会眼看着他的大部分部队陷在美国的铁砧和打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