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张邈听到夏侯惇的话后,眉头紧锁,额头上沟壑纵横,显得极为焦虑。

“元让所言不错,李傕贼子此来不善,这是要灭我张邈满门哪!”

李典年龄不大,职位也不高,但为人沉稳,深得曹cāo器重。此番他是协助夏侯惇共抗李傕,因此得以登上城头,与夏侯惇、张邈站在一起。

眼看张邈情绪低落,忧虑重重,李典劝慰道:“明公无需担忧,西凉军军威虽盛,却是远道而来,恶名昭著,我等有上万甲士,足可守住此城。

再加上,陈留城坚固无比,天下驰名。昔日董卓亲帅三十余万大军,又有吕布冲锋陷阵,尚且不能攻破陈留城。今日李傕仅有五万兵马,焉能比董卓更胜乎?”

“呃!曼成所言极是!老夫一时情急,竟然忘了董卓、吕布之流也曾攻打过我陈留城,最终铩羽而归。李傕逆贼不过是董贼的鹰犬而已,焉能破我坚城?哈哈哈!”

张邈被李典的一番话说得心中舒畅,顿时气势暴涨,豪气凌然,开怀大笑。

其实张邈的年龄并不大,只有四十来岁,不过出道较早,资历老。加之这个年代的人普遍不长寿,许多人五六十岁便死了,四十多岁的人就能以长者自居,自称老夫;此前朱儁也是如此。

夏侯惇与李典在张邈大笑之际,嘴角含笑地对视一眼,既而两人很有默契地点了点头。

随之夏侯惇对张邈问道:“明公,不知你安排何人守城?如果明公信得过我,就有我负责守城如何?”

“呃,这······。”

张邈乍闻夏侯惇之言,顿时语塞,不知如何应对才好。

陈留城毕竟是自己的郡城,怎可轻易托付于外人之手,万一···。

生逢乱世,谁也信不过谁。张邈虽与曹cāo私交甚好,但也仅仅是私交而已,实际上却是时刻提防来自身后好友的暗箭。

心头百转之中,张邈笑声说道:“元让连番赶路,鞍马劳顿,深夜入城,李傕等人尚不知你们率军来援。

你和曼成暂且先在别院住下,好生歇息,暂时不要露面,实为奇兵;这守城之职眼下还是有我帐下司马赵宠担任。若战事不利,说不得还得劳烦元让守城啊!呵呵呵!”

尽管心中颇为顾忌,张邈也不能把话说绝了,尚留有余地;此时正是用人之际,不能开罪夏侯惇和李典等援军。

第十八章 藏锋

(多谢故乡那片云、寒风和秋风书友的评价、打赏,中郎真心感谢你们一贯的支持与鼓励!)

··················

陈留城下。

李利注视着城高四丈、厚两丈的陈留城,怔怔愣神。

近乎十米高、五六米厚的城墙,陈留坚城名不虚传!

(注:汉时一丈约合2。3~2。5米左右,一尺为23~25厘米;本书一尺为23厘米。)

陈留坚城,早已闻名遐迩。

昔日天下诸侯会盟讨伐董卓,盟军大营便扎在此城。

随后,董卓亲帅三十万大军出关征讨盟军,企图一举打垮诸侯联盟,派先锋吕布前来陈留城下阵前挑战。

吕布跃马阵前,扬戟呵斥众诸侯,箭shè城头战旗,大展神威。

不料,吕布此举却引出籍籍无名的刘关张三兄弟。

陈留关下,三英战吕布,一战成名,声传海内。

随后,诸侯大军群起而攻,一举大败董卓大军,致使董卓挟持献帝与百官,强行迁都长安。

此番再次兵临陈留城下,李傕等一干西凉将领可谓是感慨良多,昔日陈留大战的一幕,瞬间涌上心头。

“将军,陈留城坚固无比,城高墙厚,不易强攻。昔日相国率三十万大军尚且无法撼动此城,今日我等切不可重蹈覆辙、损兵折将啊!”

老好人张济凝视着陈留城,对李傕沉声说道。

张济深有感触之言被阵前的一众西凉将领都听得清清楚楚,纷纷点头附和。

李傕微微点头说道:“陈留城坚,自是不能强攻;若能诱敌出城交战,凭张邈手下万余弱旅,实乃螳臂挡车,一战可下!

王方听令,命你关下挑战,只要张邈出城迎战,你便是此战首功!”

果然,李傕不知道昨晚深夜,曹cāo派出夏侯惇和李典二将率领三千步卒已经悄悄入城支援张邈来了。

“诺,末将领命!”

王方拱手领命,欣然跃马而出,奔至城下两百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