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 (第1/4页)

李清暗暗摇了摇头,父辈的恩怨竟传到了子辈身上,他见李俶眼中闪过一丝懊恼,知道他心中也有些后悔,便笑着替他解围道:“原来李公子是李相国之子,李清刚才得罪了,我倒觉得李相国与太子殿下关系一向交好,可别为了咱们后辈的几句无心之言便伤了彼此和气,这对大唐社稷不利,也是皇上不愿见到的,李公子,你说我的话可有道理。”

李银知道李清所指,是让自己不要捅破了父亲与太子之间那层薄薄地面子,便微微一笑,拱拱道:“李将军不仅胆识过人,言语也厉害,在下李银,也替家父李林甫来迎接李将军从南诏凯旋。”

此言一出,不仅这群王室子女,就连旁边看热闹的百姓也开始对这群披挂着血锈盔甲地黑瘦军人们肃然起敬,原来他们就是那群纵横东和南诏的三百骑大唐勇士,他们在东孤身奋战,他们在南诏英勇果敢,他们地事迹早随着第一批使臣的回归传遍了长安的大街小巷。

确实,他们的盔甲破旧、军服褪色,个个黝黑干瘦,在雄伟辉煌的大唐都城面前,显得十分寒碜。但他们褪色军服意味着无数的风雨夜行军,意味着跋山涉水地出击,意味着高原烈日的暴晒。那血迹斑斑的锈痕,也不说明别地,那意味着在决死的鏖战中因为来不及揩拭人血而锈成这样,这里面有敌人血,也有自己地血,甚至两者的血混在了一起。

在他们面前,人们都禁不住鞠躬如也,因为这些人恰恰就是英雄的旗帜和典范,他们身上,充分体现出大唐热血尚武的报国精神。

这时,延光门里又飞驰出数十匹马,马上之人都是宫中内侍打扮,边令诚一马当先,不多时便赶到了李清的身旁,他上下打量一下李清,忽然从怀中掏出一面金牌,高高举起,“皇上命羽林军果毅都尉李清火速进宫见驾!”

第一百四十章 两个宦官

李清一行从延光门进城,金碧辉煌的飞檐翘顶,鳞次节比的精巧建筑顿入眼底,街道上人声鼎沸、热闹喧嚣,熙熙攘攘的人群就在队伍旁边走过,个个衣着华丽,五彩缤纷,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年轻人还是老者,都是红光满面,喜气洋洋,耳畔里充斥着熟悉的话语,他贪婪地呼吸着故土的空气,任由唐风吹拂自己的面庞,一股由衷的喜悦在心里涌动,长安,我回来了!

再回头望去,所有的将士们都和他一般激动,归家的渴望在脸上浮现。

“嗣业,你先到兵部备案,把行李分了,让大伙儿回家吧!”

李清说完,又问路边店铺借了纸笔,将自己家的地址写下,递给了武行素道:“你就辛苦一点,替我一家一家去安抚阵亡弟兄,若有任何解决不了的,就按这个地址去找我。”

大家应了,一一上前和李清告别,望着大伙儿依依不舍的背影,李清鼻子阵阵发酸,三个月的浴血奋战,竟使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感情,眼看分手在即,他眼眶不禁红了,喃喃低语,“相信我,我们一定还会在一起!”

“真令人羡慕啊!要是我能再年轻二十岁,我也愿意跟随李将军为国效力。”

李清诧异,回头望了望这名皮肤黝黑的宦官,这种话居然从一个宦官的嘴里说出。着实是少见,他不由大感兴趣,向他拱拱手道:“请问公公尊姓大名?”

“在下边令诚,这几日高公公病倒,我替他当值!”

‘边令诚?’李清细细咀嚼这个名字,听说过,却一时想不起,刚要开步。他忽然记起来了,边令诚,不就是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地那个宦官监军吗?

李清倒退一步,眼睛紧紧盯着他,嘴角又挂起他那惯有的冷笑,心中竟有一种杀他的冲动。边令诚茫然地看着他,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道他为何听到自己名字,便有这种表情,一抬头,见天色已经不早,便催促道:“李将军,咱们须快些走,皇上还等着呢!”

李清的眼神已经柔和下来,边令诚不过是把刀。就算他不在,必然还会有另一把刀至。况且这边令诚在历史上还是有几分才干,自己应该笼络他。而不是得罪他,想到此,他微微笑道:“边公公居然得到皇上的金牌,可见是深得皇上信赖,又有拳拳报国之心,假以时日,必被大用,只盼到时。要多多提携李清才是。”

说完,他趁人不备。将一只红丝袋悄悄递了过去,“这是南诏王宫得来,送给边公公留个纪念吧!”

就象爱腥是猫的本性,太监爱财也是一种本性,仿佛下面少了几个零件,非要用钱来填满它不可,边令诚没有出头机会,收钱的好事轮不到他,这还是平生第一次,他受宠若惊,手颤抖着接过,向里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