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部分 (第1/4页)

,关心能否保住他已捞到手的油水,至于高仙芝所言李隆基地布局,他不懂、也不关心。

高仙芝不满地瞪了他一眼,呵斥道:“以后我的房间你少进来,你这个蠢货,听你的话只会坏我大事。”

逐走康怀顺,高仙芝地心变得更加烦躁起来,君心难测,他实在看不透李隆基为何要将李清派到安西来,这时门外传来有节奏的敲门声,这是李嗣业的习惯,他知道李嗣业一定是听到了消息,赶来看望李清。

“进来吧!”

话音刚落,李嗣业便推门进来,这几年他的变化并不大,脚步和从前一样沉稳,目光也一样犀利,但出乎高仙芝的意料,李嗣业并没有东张西望寻找故人,而是行一个军礼,沉声道:“大帅,我此来是想和大帅商量攻打朅师国一事,现在已是五月,训练军士、准备粮草物资少说也要三、四个月的时间,若等到朝廷下旨后再开始准备,小勃津危矣!我的意思是准备在先,等朝廷旨意一到,便可以立刻起兵进攻朅师国,不知大帅意下如何?”

一句话提醒了高仙芝,他眼前一亮,‘对呀!让李清去疏勒备战,这可是长史份内之事,于公于私都让李清无话可说。,

想到此,高仙芝开始兴奋起来,他立刻唤来亲兵道:“去!速将边监军和今天刚到的李长史请来,我有要事相商。”

第二百九十一章 拉拢边令诚

安西都护府疆域万里,其核心是安西四镇,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唐朝在安西的军队二万四千余人主要就分布在这四个镇,这其中约一万余人是高仙芝的衙兵,也就是他直属亲卫,这是安西军的精锐,驻扎在安西四镇,其余军队则以守捉、镇和戍卫的形式分布在各个大大小小的绿洲及关隘之中。

疏勒即今天的喀什,是距小勃津最近的一个军事重镇,天宝六年高仙芝讨伐小勃津便是以疏勒为后勤基地,这里有驻军三千人,疏勒兵马使叫席元庆,官任都尉将军,是天宝六年进攻小勃津的先锋。

这一日,疏勒三十里外的漫漫黄沙中远远来了一队骑兵,约一千余人,中间还夹杂着一辆马车,在队伍的后面,数百辆粮草车逶迤跟随,每辆马车上都载满了粮草或者军器,他们正是从龟兹来的李清,马车里则坐着监军边令诚。

在高仙芝临时举行的安西军高层会议中,李清最终同意的高仙芝的调配,赴疏勒备战,高仙芝的目的他很清楚,但进攻朅师国方略也是李清所赞成,在救下吐火罗的使臣后,他了解到了朅师国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它是小勃津的咽喉,从月氏诸国运往小勃津的粮食,人员往来必须要经过朅师国,它若归降吐蕃,也就断了小勃津的粮道。

更为忧虑的是小勃津的唐军只有千人,虽然吐蕃军无法渡过娑夷水,但朅师国的军队若移师东击。同样会给小勃津地唐军造成致命的打击。

在大局面前,李清暂时放弃了与高仙芝的争执,接受任命赴疏勒备战,疏勒位于塔克拉马干边缘,这里没有官道,骑兵在茫茫的大漠中穿行,朔风劲吹,飞沙迷失战士的眼睛。

“都督,监军大人请你过去。”

报信兵的声音在风中断断续续,喊声异常艰难。李清勒住军马,等待边令诚的马车上前。片刻,马车靠近。车帘拉起,露出一张黑瘦的脸庞。

“看样子要起风暴了,我记得附近有一处泉眼,还有一片胡柳林,不如咱们去避一避。“

此时已是初夏,正是风大沙狂的时候,李清抬眼向天边望去。只见东天黑云如墨,在正中间却是两团巨大的亮黄色云团,正上下翻滚,俨如沙妖降临,气势骇人。

再回头看军队,人人地眼中皆惶恐不安。队形仍然保持整齐,没有一个人脱离队伍,李清便对引导兵高声令道:“转道速去胡柳林暂避!”

队伍立刻转道向西驰去。约行了三里地,前面果然是一片胡柳林,面积不大,只有三、四十亩左右,附近的空气也变得湿润起来,显然,柳林中间有一潭泉水。

这时,风越来越强劲,李清回头望去,那块亮黄色地云团正快速向这边压来,这下李清看清楚了,竟是一团象山一样的沙尘暴,铺天盖地、遮蔽日月。

“都督,快!快进树林。”

段秀实将进树林,却见李清落后,他和荔非守瑜一起,一左一右,将李清挟进了树林,刚进树林,天立刻变得黑暗,眼前看不见物,昏黑一片,耳边畔是厉鬼般地怪啸,战马纷纷受惊,扬起前蹄‘唏溜溜!,乱叫,李清只觉整个人的身体都似要拔地飞天,他死死地抱住马脖子,在夺天地之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