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部分 (第1/4页)

李豫回过头来,脸上露出一丝惊愕,他摇了摇头道:“我不知。请师傅教我!”

二人坐了下来。李泌轻轻捋须笑道:“李清不效仿安禄山,这其实就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头脑清晰、眼光长远,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大唐立国百年。先是贞观之治。后是开元盛世。国强民富,无一朝所能比拟。虽天宝后国力逐渐衰弱,但也不至于到汉末天下大乱的程度,尤其士人之心向唐,这就保证大唐的根基不坏,李清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不效仿安禄山那蠢人,行谋逆之举,而是甘心为相,陛下,此时李清在民间的威望可是远远高于你啊!”

“可是他如此深谋远虑,师傅不觉得他更为可怕吗?”李豫依然眉头不展,虽然他雄心勃勃,想做一番大事,但作为君王,他首先考虑地便是自己的帝位,只有在帝位稳固的前提,他才可能大展宏图。

“陛下不必担心,”李泌轻轻摆了摆手,他略略欠身,低声道:“关键是大势,只要陛下掌握了大势,就算他再深谋远虑,他也无法行位之举。”

“大势?”李豫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他急起身向李泌深施一礼,诚恳地道:“何谓大势,请师傅教我!”

李泌轻笑一声,“所谓大势,就是支持大唐皇帝的势力集团,难道陛下没有发现,李清的所作所为,离这个集团不正是越来越远吗?”

李豫眼中露出恍然之色,他长长出了一口气,自己有这个师傅,真是三生有幸啊!

“师傅,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李豫又仿佛回到了他的学生时代,恭敬地望着李泌。

李泌微微一笑,“现在什么也别做,放手让李清施为!”

“可是。容布局了吗?

“陛下!”李泌毫不迟疑打断了他的话,“你现在必须要忍!不管是一年还是五年,现在安禄山占据洛阳,困兽犹斗,若现在朝廷发生内乱,给安禄山喘息之机,大唐真的就多难了!这也是李清支持你而不支持永王的真正用意,李清都有此心胸和眼光,陛下怎么能输于他呢?”

李泌见他低头不语,知道自己地

说重了,便放缓语气,低声安慰他道:“其实陛下也久,等安禄山之乱平定,郭子仪、李光弼大军进京,陛下地机会也就来了。”。

“陛下,李相国和韦尚书来了,现在殿外候见。”一名宦官在门口轻声禀报。

李豫此时身心愉快,脸上挂着轻松的笑容,他点了点头道:“宣他们晋见!”

“陛下!那臣先告辞了。”李泌刚起身,李豫却一把抓住了他,微微笑道:“师傅请一起参议国事。”

且说李清与韦见素从含元殿步行而来,行至紫辰殿前,有侍卫急忙进去禀报,由于羽林军都散失殆尽,李清特地从安西军中抽了二千人充作羽林军,又命荔非元礼为羽林军右中郎将,命他从河西得来的大将辛云京为羽林军左中郎将,他自领羽林军大将军,这样他就控制了整个皇城和宫城。

略略等了片刻,只见几名小太监拥着一名大太监悠悠走来,李清见此人身子肥胖、面色苍白,行路之时举止轻浮,神态颇为傲慢,心中忽然生出一个念头:‘难道这就是最近宫中传言的高力士第二吗?’

李隆基晚年曾启用了一批大宦官,如高力士、鱼朝恩、边令诚、程振元、李静忠;到了今天,这批人死的死、隐的隐,最后还剩个边令诚,也被李隆基派到河东监军去了。

李豫登基后,也任命了一名内宫总管,名字叫马英俊,他原来也是宫中颇有权势地宦官,被鱼朝恩排挤,贬去服侍李豫,不料时来运转,主子登基,他便成了宦官之首。

此人做事干净利索,极擅察颜观色,顾深得李豫信任,宫中之人也私下称他为高力士第二,他并不忌讳,反而洋洋自得。

不过他地傲慢只限于紫辰殿地石阶之上,一步迈下石阶,他脸上的傲慢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继而换出一副谄媚地笑脸,台阶下站的可是李清,是随时可取他脑袋之人。

“相国,陛下有请!”他擅自将‘召见’改成了‘请’,身子躬得只齐李清的腰间,虽然李清有心和他攀谈几句,但韦见素在场,他倒不好多言,便微微点了点头,淡淡道:“你前面带路吧!”

马英俊急忙转身带路,他依然弯着腰,象条受惊的大肉虫似的,向前碎步行走,看得韦见素牙齿痒痒,恨不得从后面狠狠踢他一脚。

他再也忍不住,便低声对李清道:“相国,前朝之鉴,我们当劝陛下远离内侍才对!”

李清笑而不答,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