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4页)

可渡江,另有四个军正由新乡、安阳地区出发,约6 月中旬可以渡江。四野主力(六个军及两广纵队)于7 月上旬或中旬可达湘乡、攸县之线,8 月可达永州、郴州之线,9 月休息,10月即可尾白崇禧退路向两广前进,且四月或12月可能占领两广。”

这是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对各野战军的进军进行部署的电报。毛泽东胸怀全局,以伟大政治家、军事家的战略眼光,高瞻远瞩,注目向前,对一野、二野、三野、四野的今后任务、战略重点、时间要求,—一作了安排。

想到江南战事,林彪油然而生一种惆怅之感。刘邓的二野和陈粟的三野,虽然面临的对手是蒋介石嫡系,但旌旗所指,势如卷席,何等的慷慨激昂、轰轰烈烈。惟有自己的对手“小诸葛”,实在是有点捉摸不定。

突然,林彪对秘书说:我要转一转。

秘书立即吩咐备车。车很快来了,林彪慢慢腾腾走出门去,钻进车内,只有秘书和警卫随行,车子迅即驶出院门,沿大街驶去。

林彪的车在相国寺前停下。他顺着中轴线,依次看了天王殿、大雄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等。仰望殿堂,林彪不时为大殿的雄伟和彩绘图案的精致发出一两声惊叹。

据一位跟随他南下的老人说:在我的记忆里,这是林彪惟一的一次“游山玩水”。

回到住处,林彪的脑子又转了起来。主力部队集中在鄂豫边,粮食成了一个大问题。其次,南方的气候、地理条件与北方大不相同,对行军作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对四野这支从东北黑土地上发展起来的部队,更是一个新课题。

肖克、赵尔陆进来了。林彪示意他们坐下。

林彪说:“粮食问题非常严重。后边的上不来,当地筹不到。军委的意思,还要争取就近解决。”

肖克说:“根据军委‘辰梗’电,可以挤出一段时间休整和筹粮。”

“38军在宜城、樊城,39军在云梦、应山、信阳,41军在郑州地区,44军在黄梅、广济,46军在孝感,47军在樊城以北,48军在烯水,49军在应城至天门一线,45军在黄冈、大冶,40军在武汉、咸宁、蒲沂,43军在德安、修水。”林彪缓慢但如数家珍般地说出了各部队的位置然后对两位参谋长说:“他们各自的位置,暂不调整,从今天起,部队转人筹粮、休整。还要把情况立即报告军委。”

北平,香山,双清别墅。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围在一起看战况发展形势图。

武汉解放后,南昌解放。6 月2 日,上海也告解放,歼守敌15万人,汤恩伯仓皇登舰逃窜。三野的进军矛头指向了八闽大地。

彭德怀、贺龙大军,正在痛打胡宗南部,西安解放,陕中战役即将报捷,主力正向大西北挺进。

上海鏖战之际,刘伯承、邓小平的二野为配合沪杭作战,分三路出浙赣路直指闽赣,全军将士或跟踪追击,或平行追击,或超越追击,似秋风扫落叶般追歼溃逃之敌。

追!追!追!摧枯拉朽,势如破竹。

与全国其他战场相比,华中方面进展显得有些缓慢。毛泽东对周恩来、朱德说:“你林彪累了,白崇禧就不累?他们要休整的电报请求我是同意了哟,同意尽管同意,但是我还保留点意见哩。”

对华中方面,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毛泽东几次去电,言词中均有催促的意思。

还在5 月25日,毛泽东就作出决定,刘邓麾下的陈赓第4 兵团暂归林彪指挥,其任务是在宜春一带配合四野歼灭桂系主力,然后人湘,抄白崇禧的后路。等中南底定后,再行入川。

6 月2 日,毛泽东根据全国局势以及中南地区的敌情,就四野南进作了进一步的指示。电报说:“各军到齐,休整一段时期,然后三路或两路同时动作(惟十三兵团应先数日攻歼江北之敌)。此种计划可以齐头并进,一气打到赣州、郴州、永州之线使白崇禧各部处于我军猛打猛追,骤不及防,遭我各个歼灭,如像刘邓由江边一气打到闽北那样。”电报还提出,程潜、李默庵、陈明仁有同我们合作反蒋反桂的可能性,你们应利用张轸推动程潜,站到我们方面。

在开封的林彪,把毛泽东近来的电报在脑海中过了一遍。他虽然已经下令部队休整,但这几封关于下一步作战行动的电报特别是那句“一气打到赣州、郴州、永州之线”,使他明显感到了毛泽东的急切心情。至于“像刘邓从江边一气打到闽北那样”,林彪更感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