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 (第1/4页)

(2)

44.蒋介石做“割据西南的梦”。毛泽东和刘邓巧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

如毛泽东的判断,蒋介石的确正在做“割据西南的梦”。

根据国民党军仍据有西南诸省及两广和西北地区一部的形势,广州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制定了“以持久作战,确保华南。西南大陆及台湾、琼岛,争取时机维持现有战力,积极培养新生力量,以主力机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匪之野战军,准备反攻”的战略方针。据此,蒋介石要求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应以持久作战,确保西南为目的,以四川为核心,争时待机,维持现有战力,积极培养新生力量,以攻为守坚持地区,并将有力兵团机动控制扼要地区,对分头来犯之匪,适时集中优势兵力,而各个歼灭之。”

为保住西南这最后一个反共堡垒。还在1949年4 月,蒋介石就派心腹王陵基接替邓锡侯担任四川省主席,要他看好成都这个据点。重庆的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则由亲信张群坐镇。蒋嘱咐张群:“当以元老身份和在西南的帮旧关系,尽力协调党内人事关系,缓和矛盾,控制地方势力抬头,为党国大计尽职尽责。”

此时,盘踞在西南地区内的国民党军总共约有90万人,其中,作为主力部队的作战兵团主要有:部署在陕南、川北一带,归川甘边区绥署主任胡宗南指挥的第5 、7 、18兵团,共12个军。

由川鄂边区绥署主任孙震指挥的第16兵团,下辖二个军。

归贵州绥署主任谷正纲指挥的第19兵团,下辖2 个军。

由云南绥署主任卢汉指挥的第8 、26军和新编第13、14军,共4 个军。

部署在川东鄂西地区归川湘鄂边区绥署主任宋希濂指挥的第14、20兵团,下辖6 个军又4 个师。

此外,还有由西南军政长官公署直接指挥的第15、21兵团共4 个军;属于刘文辉、邓锡侯和杨森的3 个军等。

以上50万正规部队中,只有胡宗南、宋希濂等部是蒋的嫡系,其余大多是地方派系,蒋介石并不太放心。

蒋介石为保住西南这最后一个“反共堡垒”,真可谓席不暇暖,辛劳备至。一个多月以来,他频繁往来于台湾、广州。重庆、昆明之间。8 月24日,蒋介石携长子蒋经国由广州飞往重庆。一下飞机,蒋介石就发表讲话称:“今日重庆或再成为反侵略、反共产主义之中心,重新负起支持作战艰苦无比之使命。所望我全川同胞,振起抗战精神,为保持抗战战果,完成民族革命而努力。”

为实施蒋介石保卫以四川为中心的大西南的计划,保卫西南的两位主将、同是蒋的黄埔一期门生的胡宗南和宋希镰,在蒋介石飞渝之前就碰头商议过了。

此时,在西北战场上连战连败的胡宗南退居秦岭南麓汉中盆地,他可不是学当年汉高祖刘邦在汉中韬光养晦,而是被解放军进逼得走投无路退守此地。

正当胡宗南为自己和“党国”的命运忧心仲忡时,他的老同学、时任川湘鄂边区绥署主任的宋希濂来访,两人就时局的发展进行了一番长谈。

宋希濂,名声虽没有胡宗南那么响亮,却也是蒋介石看重的人物。1949年初,蒋介石在考虑西南防卫部署时,将宋希濂从新疆调往湖北宜昌,出任川湘鄂边区绥署主任。同年7 月,解放军四野部队进攻宜昌、沙市,宋希濂部退至巴东、五峰、慈利。大庸至沅陵一线,奉蒋介石之命,主要任务是屏障川东门户。此时,宋希濂与胡宗南算是挂在一条线上的蚂蚌,共同担负蒋介石“固守西南”的“重任”。

8 月初宋希濂把他的司令部由巴东移到鄂西的恩施后,于9 日飞往重庆。当晚,宋希濂晋见了他的顶头上司——西南军政长官张群,并于翌日拜访了钱大钧与杨森,然后同胡宗南通了电话,约定11日在汉中见面。

11日下午3 时,宋希濂飞抵汉中,胡宗南亲到机场迎接。当晚,从20时开始直到次日凌晨两点多,两人就当前局势和应对之策进行了长谈。

开始的时候,他们回顾了国民党20年来的统治,认为成绩太差:政治上贪污成风,腐败无能,弄得民怨沸腾,民变蜂起;经济上弄得通货膨胀,物价飞腾;党务一团糟,虽有几百万党员,但毫无组织力量;军队中也矛盾重重,指挥紊乱,士气消沉。他们认为,上述种种就是三年来国军失败到这般田地的主要因素。

接下来,他们又重点议论了下面几个问题:第一,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不会在短期内爆发?第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