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1/4页)

流行性大感冒,头痛,发烧,今天只一更,抱歉。

第七十八章 热血青年

更新时间2009…10…31 19:45:43 字数:2125

鲁迅先生曾在1931年10月写过一篇杂文——《沉渣的泛起》,揭露了在日寇入侵的“国难声中”,社会上犹如搅动了停滞的池塘,各色丑恶的沉渣从池底浮起,在阳光照射下,不免五光十色的表现一番自己的存在。

沉渣泛起,也必将沉底,而在这个时候,沉渣们正在四处乱窜,鼓起如潢之舌,为自己捞取着更多的利益。这个时候,也正是人们思想、行为最混乱的时候,溃乱的队伍、公开的土匪、武装的地主,象一个个毒疮,盘踞在百姓世代经营的家园里,吞噬着破坏着一切固有的和新生的可以抵御外侮的物质力量。人们被腐朽残暴的权力统治着,表面上震慑于死亡的威胁,而听从着命令,实际上每个人都在生与死的绝望中盲目地挣扎着。一种完全出于自私的yu望而形成的野蛮的残忍的气氛,象瘟疫似的感染看人们的灵魂,唤醒了人类意识中所有的原始式的破坏本能。凭仗手里的一杆枪,只要一有机会,就把抢劫、强奸、杀人当成机不可失的乐事。当眼前的一切财货、女人都没有了的时候,只好用赌钱、抽大烟来填补灵魂上的空虚。

鬼子只守护着交通要线,忙于向南方推进,对农村还暂时没有理会,但就是这样,地方上土匪、盗贼、溃兵、地痞流氓也猖獗起来,大股的占村镇,要粮要钱,小股的便拦路抢劫,祸害妇女。也有汉奸、特务在四处活动,鼓起如簧之舌,为日本干老子摇旗呐喊,招兵买马。总之,社会上乱糟糟的,水急浪湍,连泥带沙,滚滚而下,鱼龙混杂。

而关于战争,则有各种各样的传说:有的说中央军不行了,日本鬼子就要占领全中国,很快就要建立新朝廷了;有的说日本鬼子来了,杀人放火,*妇女到处杀得鸡犬不留;也有人说日本的炸弹象水瓮一样大,扔下来能炸光一座城。这些消息百姓已经听过不止一次了,但每一听到,还是象一块沉重的石头扔进了心里,越来越感到恐慌。

自由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曾顽强的抗战不歇

一行十几个青年迎着阳光,唱着歌走在大路上,情绪很高涨。

“杨先生在吉祥镇一带活动,我们找到他,就能投身于轰轰烈烈抗战事业当中,为国家,为民族而战。”一个青年慷慨激昂的说道。

“终于从家庭的牢笼里解放出来,这自由的空气是多么新鲜。”一个女生仰起脸,一脸的陶醉。

“咱们就这么去,我总有些担心。”秦怜芳小心翼翼的说道:“听人说,外面土匪、强盗多得很。”

“害怕了。”一个青年斜了秦怜芳一眼,大声说道:“就算成功远在天边,道路崎岖多变,我们也要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即使失败就在眼前,我们也要坚守信念,矢志不移。”

“对,我们就要象高尔基所写的海燕一样勇敢。”一个青年附和着,大声朗诵起来:“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快乐”

这是一批热情的革命青年,具有崇高的理想,敏锐的观点和嫉恨一切不平的刚直性格。但也正象一般的青年一样,缺乏坚韧的耐心和必要的涵养,遇事浮燥,好冲动,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没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锻炼过,不知道外面的险恶。

阳光清明而和煦的照在他们身上,照在大路上,照在四外的田野里。天上没有一丝云彩,—片碧兰的天空,连接在远山起伏的峰顶上。远处的树丛,象一团团烟云似的,疏谈地散布在田野上,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显得分外静谧而安详,却不知道剧变就在眼前。

当他们正走过一片浓密的树林时,一声唿哨,从树林里冲出了一大群端枪的兵不兵、民不民的杂色武装,将他们包围了起来

在吴村,孟有田已经住了好几天了。每天都是吴结巴领着他在村外的庄稼里查看,谷雨迷上了练武打枪,天天和铁旦混在一起,不是去练武场学拳,就是跟着别人去野外打猎。闲暇的时候,孟有田有时蹲在树荫下,和吴结巴聊天,顺便把秸杆发酵的技术教给他;有时和村子里的人们攀谈,谈谈种地的经验,并请他们帮忙留神叶子向冲的苞米。村里的人们对这个初来的陷生人,暂时还没不清底细,又见他和九龙堂的人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