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 (第1/4页)

骶�淅词菩谛冢��杏薪饩鲋�馈?赏饣家淄耍�谟悄严�。 �

郑柞抚着额头,长叹一声,这个道理他当然明白,高平莫氏、广南阮氏,甚至被架空的黎氏皇族,哪个都是贼心不死,就等着郑氏衰落,就会象恶狗一样猛扑上来。

调南兵,那只是一句气话,失去了压制的阮氏不趁机北攻,那才见了鬼呢?调太原镇兵,也是随口一说,已经所剩不多的太原镇兵能抵挡势如破竹的明军?再者,莫氏在高平、七溪、谅山已有异动,就等着这样的机会吧?征精壮百姓御敌,那更是不靠谱的事情。七八万大军都被摧毁,仓促组织起的乌合之众又有多大作用?

“难道只有纳款求和这一条路可走吗?”郑柞哀叹道。

陈范隆沉默了一下,说道:“明朝言必称仁义,行必遵纲常礼教,若派出使者恭顺请罪,携礼奉迎,想必不会逼迫过甚。明军若收兵,则莫、阮两氏亦无可趁之机。”

“能够如此容易吗?”郑柞很是怀疑,轻轻摇头道:“看明军穷攻猛打的势头,岂是能够轻言退兵的?”

“王上,滇省大部可还被清军占据呢,明军的大敌岂会是我安南?”陈范隆补充道:“只要明军不继续进兵,我们再行退让也可,升龙若失,则国本动摇啊!事关王上一族的荣辱安危,王上不可不慎。不可冲动啊!”

郑柞沉吟了一下,无奈地点了点头,说道:“不知派谁前去求和为好?”

“老臣愿往。”陈范隆躬身请命,“请王上就近组织人马,征募精壮。尤其要注意黎氏的异动。太原镇兵不可动,南兵更不可动,以震慑莫阮两氏。”

“那就辛苦老夫子了。”郑柞温言抚慰,又与陈范隆商议了具体事宜,方才亲送其出去,以表恩宠信任。

仁义道德不是对敌国讲的。朱永兴也不用外人来如此称赞自己,他只要更大的利益,也不用考虑自己在他国人心目中的品德和名声。

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但还是要摆出直捣升龙的架势。军事上已经基本达到目的,剩下的便是政治攻势。

安沛之战中的伤病俘虏被逐批释放,一方面减少后勤压力。一方面宣示王师之仁德,另一方面则是借这些俘虏的嘴,给郑氏带去更混乱的消息。

“明军吊师伐罪,只灭郑氏,不杀伤百姓,不抢掠财物”

“大明兴吊伐之师,隆继绝之义。要荡除奸凶,复立莫氏”

“有黎氏王族至明军大营,示以谕旨,愿割越池以北予大明,恳请王师荡除跋扈郑氏,重建黎氏皇家威严”

“广南阮主已与明朝结盟,共击安南,约以马江为界”

各种消息传播开来,令郑氏感到无所适从,更感形势之严峻。明面的。隐藏的,忍耐的,敌人似乎都蹦了出来,要借明军之威一举推翻郑氏。而事实呢,更向着于郑氏不利的方面迅速发展。

攻占了越池的明军正在四下搜集粮草。且后续之兵也在开到,行将南下直捣升龙;莫氏在高平、七溪、谅山起兵,比历史上提前了好几年,正在围攻太原;安沛的明军一部东取宣光后,继续推进,有与莫氏会合之势;滇省金平苗、瑶、傣三家土司、江城哈尼土司、屏边苗族土司、河口瑶族土司等,或联兵,或助战明军,纷纷杀入安南,孟东、孟得、莱州等地相继失陷

更令郑氏感到愤怒且恐惧的,还是安沛郡公郑桦的反叛。被明朝封为归化将军、安南都统使司府总督后,这位郡公发布了檄文,号召安南民众支持拥护救民于水火的天朝王师,并历数郑氏横征暴敛、残民欺上的种种罪行,还声称要组织大军,义助王师。

郑氏作为一个大家族,发生争权夺位、兄弟相残,甚至父子内讧的事情并不鲜见,第一位家主郑检去世后,其二子便争位相残;天启年间,后黎敬宗又与郑松之子万郡公郑椿合谋,计划杀死郑松夺回皇权;郑松死后,其子郑棧Ш椭4唬�约爸K芍�苤6牛��哂址⑸�舜蠊婺D谮А�

封建社会中,这种夺位争权是非常残酷的,兄杀弟,子弑父,满门抄斩,斩草除根,是常用的手段。同样,这样的内讧也是很致命的,往往被外敌所趁,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这是要从内部分化瓦解,打垮我郑氏的阴谋啊!郑柞深知这一招的狠辣,既然明军扶持了郑桦,那郑氏内部就难免分帮结派,难免存有伐幸心理,再难生出同仇敌忾的心思。你郑柞如果完蛋了,俺们就投靠郑桦去,同是郑氏,想必郑桦也不会嫌自己的实力更强吧?

前虎后狼,内外交困,四面楚歌,郑柞感到了如山的压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