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 (第1/4页)

拢�⒚挥蟹⒒诱�5恼搅Α�

但午后在城北的激战中。面对明军的猛攻,清军已经稳定了很多,这也得益于夏国相的统筹指挥。而且夏国相深知城北阵地的重要,他必须屏蔽保护元江城东面的江岸,以便搭建浮桥,重新沟通与江北的联接。这样的话。战局还有扭转的可能。否则,江南的军队将处于被全部消灭的危险境地。

一颗颗炮弹带着尖啸,重重地砸在清军的营寨里,片刻后,便是一声一声巨响,腾起一股股黑烟。由西向东攻击的明军在轰天炮的轰击掩护下,不断地向前厮杀推进。逐渐接近着清军的城北营寨;从城内杀出的部队则从南面猛攻,已经迫近营寨,用炮弹、箭矢、火枪,与防守的清军进行着激烈的对射。

虽然很顽强,但也坚持不了多久了,除非江南面所有的清军都赶来防守。朱永兴并不认为清军指挥官会这么做,因为元江城横亘于战场中间,可以随时出兵攻击并牵制城东的敌军。

围城而攻时。城池象一个牢笼;而围攻一旦被打破,就如同抱着一条冬眠苏醒的毒蛇,要时刻小心凶猛的反噬。通俗点讲,现在元江城下的战争态势,很有些象中心开花的战例。

望远镜移动,景象又是一变。江面上炮声隆隆,白烟升腾。一艘船被击中。船舷破了个大洞,正倾斜着向下游驶去。几艘小船张着帆,紧跟而下,准备提供人员的保护。

一艘船速稍缓的轰击平台张着帆。顺流而下,向着南岸的清军发射了一轮炮弹,然后向下游驶去,脱离清军红夷大炮的轰击。

又有船溯流而上,靠近着北岸行驶,发射出一轮炮弹,也承受了岸上的打击。一个水手被激射而来的弩机击中,身体被带飞,从船上落入江中。

朱永兴的眼角跳了一下,又转移了视线。南岸、北岸的浮桥连个雏形都没有,在水上船只不屈不挠的来回打击下,岸边浅水中只有孤零零的几根木桩,以及大片的死伤。

清军在抵达元江后,也曾搜罗过船只用于架设浮桥,等到三座浮桥架起,船只便所剩无几。之后,吴三桂等人显然认为已经万无一失,或者根本没有重视舟船,以及江面控制权的问题。所以,现在想架设浮桥,就只能用简陋的木排,困难极大。

虽有损伤,但江面的控制还牢牢在手。朱永兴把望远镜转向西北,大量的辅兵和土兵正在江岸边砸桩立柱,修建临时的栈桥,以便船只靠岸停泊。

“舟船之利,竟至于斯!”那嵩在朱永兴身旁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若早有水师在,清军想过江,岂非易事?”

朱永兴放下望远镜,淡淡一笑,说道:“那总督欲建水师?只是怕在这元江之上再无用武之地啊!”

那嵩略一沉吟,无所谓地笑道:“无须大建,只要有江上这百余艘即可。如此,元江再无忧也。”

既然那嵩心意已定,朱永兴也没有反对的必要。毕竟这对于那嵩和元江来说,是一个很坚实的保障。万一再出现清军前来攻打的情况,有水师沿江巡弋,清军想轻易过江是不可能的。而且,就算清军过了江,也会担心被水师切断,重蹈今日的覆辙。

朱永兴再次注目战况,微微皱了下眉头,唤过传令兵说道:“给江上船只传令,不必如此频繁穿梭,只须远远监视便可,搭建浮桥岂是一时半会的事情?另外,轰击敌人时,可先让船速快者为诱饵,待敌火炮发射后,再近敌炮轰。敌之火炮发射缓慢,这个弱点要抓住。”

传令兵领命而去,朱永兴又观察着城下的战局。尽管清军很顽强,但在明军不惜火力的打击下,营寨破损严重,很快便会被明军突破,进入到短兵相接的厮杀之中。依靠着兵力优势,进入混战的话。明军便稳操胜算。

虽然江面封锁隔绝得很成功,但总攻还是要在以马宝为主的东路军到达之后展开。朱永兴把目光投注于东面,隐隐地已经能听见炮声,想必东路军已经离之不远了。

“舟船之利,竟至于斯!”与那嵩发出同样感慨的是吴三桂的智囊刘玄初,谁能想到,这样一场看似正常的征剿之战。最后决定胜败的竟然是一支明显拼凑起来的水师。

别说是水师了,清军从上到下,也根本没有想到会打水战,可谓是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

但战局就是以清军绝没有想到的方式迅速变化着,两岸的隔绝,突然出现的敌人援军。迅猛如火的内外夹击。三个时辰之内,战场的主动权已经落在明军手中,南岸清军岌岌可危,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而架设浮桥、沟通两岸的行动却在江上炮船的轰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