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 (第1/4页)

�淮�被��!�

“时机?不错,借天地之威,掌莫测之事,伺机而发。此正是殿下所长。”马宝作恍然状,呵呵笑道:“不知殿下又欲借何处之力,行雷霆之击啊!”

“莫不是这山川险峻,雨季之临?”贺九义笑着猜测道:“此正是新编蛮兵所长,有杀敌重赏之诱。可成虎狼纵横山林也。”

“狼兵雄于天下,此番可管中窥豹矣。”马宝哈哈大笑。对战事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山川险峻,雨季来临,这确实是朱永兴想要借助的,但却不是全部的原因。厚积薄发,目前厚积尚谈不上,又如何能薄发?

赚的钱是多了,可要花费的更多。要做的很多事情也只能先排出顺序,先办紧急的,缓办松驰的。

第三批镜子销售出去了,银子根本不用运来运去,因为一转手便花了出去。扩大兵工厂和铸币厂规模,采购硝石、硫磺、粮食

大型火绳枪虽然威力可观,但实在是过于笨重,只能在固定阵地上对抗敌军,无法为步兵提供充足灵活的火力。到了十六世纪末,欧洲火枪的口径不断缩小,逐步接近现代步枪的尺寸。在牺牲破坏力的前提下,也为火枪的普及创造了条件,并彻底扭转了部队中火枪兵和长矛兵的比例。

火绳枪、燧发枪、刺刀,或者火绳枪、刺刀、燧发枪,这是历史发展的轨迹。早在五十多年前,北欧狮王古斯塔夫便要求所有的火枪手,都在火枪上装上刺刀,创建了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装备刺刀的军队。尽管并未显示出其应有的威力,但这是大势所趋。

朱永兴不明白,燧发枪在1547年便由出生在枪炮工匠、锁匠和钟表匠家庭的法国人马汉发明了,现在已经开始装备欧洲军队。但历史上的清朝直到鸦片战争时,为何还在使用古老的火绳枪?

收起思绪,朱永兴认真地看着法国人在演示燧发枪的射击。马汉发明燧发枪,为法国人在欧洲赢得了声誉;三十年战争使法国取得了阿尔萨斯与洛林,并获得了欧洲霸主的地位。只是因为海军力量的薄弱,使法国在拓展殖民地的步伐上大大落后。

作为未来的敌人,朱永兴并不把法国视为劲敌,与其合作也便少了几分顾虑。况且,作为对镜子的制造秘密最感兴趣的国家,朱永兴认为交易成功的几率是相当大的。

被钱憋得痛苦不堪,又极想为明军装备燧发枪,朱永兴只好打破之前的计划,尝试以技术换技术的可能。

“尊贵的殿下,我国生产的枪枝十分优良,您刚才已经看到了,应该能够满意吧?”法国人勒内向朱永兴躬鞠,很自信地推销着自己的商品,“采购数量没有问题,我国的生产能力完全能够保证按时供应。”

“英国、瑞典、荷兰,他们也向吾作过同样的保证。”朱永兴淡淡地笑着,以一个精明的商人的口吻说道:“枪枝呢,都差不多,甚至在某些性能上还要比贵国高一些。”

“这不可能。”勒内连连摇头,一副不相信的神情,“燧发枪是我国最先发明的,最先装备军队的,也进行了多次改进,其他国家是不可能超过的。”

“那不见得吧?”朱永兴不露声色,冲着身后的亲卫摆了摆手。

亲卫立刻拿出朱永兴由后世带来的那枝猎枪,向勒内展示了一下。便走上场地,装药填弹。然后在更远的距离向靶子射击。

“如何?”朱永兴带着戏谑的笑容,冲着验看完靶子的勒内等人扬了扬眉毛,“这是英国最新生产出来的,尚未装备部队,性能比贵国的要好很多哦!”

勒内等人脸上都露出了震惊的神情,从路易十六统治后期到18世纪中期,在欧洲发生的多次战争中,英国都是法国的对手。双方既在欧洲争霸。又在印度和北美争夺殖民地。怨家对头的情报,法国人当然要感兴趣。只是朱永兴的亲卫演示完毕,已经把枪收了起来。

“尊贵的殿下,我们在价格上还可以优惠。”勒内想了想,继续讨价还价,并给竞争对手抹黑,“英国佬狡猾。不守信用。这样的枪枝肯定是手艺精湛的工匠费时费力打造出来的,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不可能大规模生产。英国佬是在欺骗您。”

朱永兴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我要买价廉物美的枪枝,但更要生产制造枪枝的技术和工匠。两点缺一不可,这我早就有言在先。既然你们满足不了这样的条件。那没办法,我只好同其他国家进行这场交易了。”

“请殿下您稍候,我们需要商议一下。”勒内犹豫了一下,终是舍不得放弃这次机会。

“那就抓紧时间,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