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部分 (第1/4页)

吴三省不敢轻易作答,也在地图上比划研究,然后望着马宝,试探着说道:“王爷所猜皆有道理,或许殿下也不好决定,正在等待时机变化。”

马宝轻轻摇了摇头,说道:“先依令而行吧!若是攻取两关,则闽省无忧,更可放心抽调兵力,组建西路军。”

“我军本来便是如此打算,倒是不必再做更改。”吴三省虽然还是不甚明白,但眼前的行动却要继续进行,“殿下总观全局,而咱们只处一隅,总有些情况不知道、不了解,大可不必妄加揣测。”

马宝对此表示赞同,心中却还有另外的猜测。按照传统的理论,他已是一字王,岷殿下是否故意如此,不想让他再立战功,以致封无可封,赏无可赏。这么一想,马宝倒并无不满,反倒觉得这是岷殿下保全之意,对自己有益无害。毕竟“功高震主”这个观念,在当时的人们心里是根深蒂固的。

“一师善攻,估计西路军将以其为主。”马宝顺着这个思路猜下去,笑道:“嗯,功劳便让年轻人多立些。再者,若与讨朔军会师,年轻人没有以往的恩怨,倒是不易冲突。”

“现在唯有灭朔军齐装满员,而且还出超数万,抽调兵马另组西路军,也是岷殿下平衡之举。”吴三省与马宝想法不同,他是认为朱永兴怕引起别的军队不满而采取的措施。

“有道理,有道理。”马宝自是不便说出心中所想,就是这个想法连忙表示赞同。

第二百二十八章 善用人,攻向变

人常说愤怒出诗人,愤怒和压抑也的确能使人作出一些惊世骇俗之举。钱谦益在事业受挫之时,不顾世俗礼仪,不怕士绅唾骂,以正室之礼迎娶风尘女子柳如是;而在在深深的追悔与自责中,又不惜九死一生,拼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弥补以往的过失。

“先生亦悔中道之委蛇,思欲以晚盖,幸天之待先生以厚,不使先生赍志以终”

“啊,啊——”钱谦益张着嘴,惊讶得只能发出这简单的字音,揉了揉老眼,他仔细观察着下面的印章,身体颤抖起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分不清东南西北地磕头,老泪纵横,“殿下宽容,殿下仁厚,老朽,老朽”

“钱先生快快请起。”情报局常熟站站长程冬忙起身将钱谦益扶起坐好,然后向南拱了拱手,说道:“殿下仁厚,世所称道,胸襟广阔,更无人可比。今番延请名士大儒,实是思贤若渴,亦不欲诸位大贤再置身鞑虏治下,难脱险境。”

“是谦益此时方辨清了方向,向南拱手,“殿下隆恩重情,不以老朽旧恶为忤,老朽感激涕零,没齿难报。只是,只是这——”

钱谦益为柳如是所营救,得脱牢狱后,便从苏州返回常熟,移居红豆山庄。表面上息影居家,筑绛云楼以藏书检校著述,暗中则与西南和东南海上反清复明势力联络。

“绛云楼”取“真诰绛云仙姥下降”之意,名其为“绛云楼”,中有宋刻孤本,秘册精椠较多。其藏书经重加缮治,区分类聚,分为七十三大柜。自称:“我晚而贫,书则可云富矣”。学者称“大江以南,藏书之富无过于钱”。

顺治七年(1650),幼女与乳母在上玩耍,蜡烛误落入纸堆中,起火被烧。钱自称绛云楼之火和梁元帝江陵焚书、李自成文渊阁焚书为“藏书三大厄”。事后痛心疾首地说:“甲申之乱。古今书史图籍一大劫也,吾家庚寅之火,江左书史图籍一小劫也。”

作为主要策划者谋划的长江战役因为明军的内部矛盾和私心自用而无疾而终,钱谦益灰心丧气,便将主要精力用于追录《绛云楼书目》,以期弥补绛云楼之火的损失。再加上这些年他又搜集、抄录了不少藏书,若马上弃之而去,委实有些难舍。

“钱先生不必着急。”程冬安慰道:“殿下有言:先生能去便去,不能去便安心著述整理。古籍典藏失传、已佚者极多。令人心痛。先生能于文化遗产做出贡献,亦是大功一件。”

“文化遗产?”钱谦益头一次听见这个新词,愣怔了一下便明白过来,又向南而拜,“殿下精僻之言老朽铭记,定以残躯尽力挽救这,这文化遗产。”

“殿下还说:钱谦益当官不行,做学问却是好的。中有暇。后能尽力掩之,虽有谤言于世。但终有公正定论之日,望其不必压抑。”

“有殿下此言,老朽便是立死亦心安。”钱谦益不禁失声。

钱谦益牢狱之灾后,才真正读懂了相伴自己八年,愿与之同生共死的奇女子。读懂了她身上所蕴藏的磊落和慷慨,而这股挺拔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