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 (第1/4页)

“介时王爷可趁时而动,或割据西南,或与岷藩联手,共制满清,地位自是不同。”郭壮图约略猜出了吴三桂的想法,笑道:“满人有几许,想在南方稳固统治,少不得裂土分茅,王爷依然是一方诸侯。”

“形势万变,这只是孤的一厢情愿,成之极难。”吴三桂苦笑了一下,说道:“且等等看吧!只可惜黔省地处内陆,难有海上出路。如若不然,与西夷商贸,可得火枪、火炮等利器,实力大增之下,回旋余地自是宽阔。那岷藩,滇省未定便急着攻伐安南,由安南而出海,目光之深远却是令人难及啊!”

“或者也不是目光深远。”郭壮图玩笑般地说道:“当初形势多危急,岷藩说不定是预留后路,战若不利便出海他走呢!”

吴三桂呵呵一笑,说道:“嗯,怕是真有此想。凭岷藩的本事,只要有数千精兵,攻掠海外之地,收服蛮夷,却也不难异地称王。”

“异地称王之后,岷藩亦不是个消停的主儿。”郭壮图笑道:“反攻倒算怕是少不了的。”

“但却不会有如此大的声势了。”吴三桂叹了口气,说道:“退易进难,若真奔走海外,人心尽失,再难收拢。哪象现在,即便明军败上几场,哪怕丢失两省,亦能喘息休养,以力再战。若想彻底剿灭,除非”

郭壮图略一思索,已经知道吴三桂所指为何,试探着说道:“除非郑家反目,重创或歼灭其水师。”

“正是如此。”吴三桂轻抚额头,沉声道:“只是那郑家小儿,岂能是岷藩对手?但这个变数,确实存在。”

郭壮图急速思索着,顿觉明军的形势也未必如表面上那么好,隐患还有,内乱的可能性也不小,岳父的谨慎倒也有些道理。

广州城,岷王府。

“派人把圣旨送到厦门去吧!”朱永兴走进机要室,便发出了第一个指示。

不出所料,郑经比较轻易地击败了台湾众将的抵抗,由于朱永兴事前已经秘密派人至台湾,有些部将已经做了准备。等到主将黄昭战死,郑袭欲降,败势已定时,萧拱宸便率千余残兵败将及家属乘船仓惶逃命,至广州投奔明军。

在这个时候发出圣旨,算是满足了郑经的要求,也在圣旨上说明了朝廷早对台湾郑袭等人有所安排,便是令其收回自封的护理官职,来广州请罪。这样一来,收留萧拱宸等人也就有了理由,堵住了郑经的口,以免他向朱永兴追索叛将叛兵。

“谕令漳、泉二州官员,准许郑家上岸采买,但粮食要限量,只说战事正紧,要供应军需。”

学着清廷的封锁之策,或许能使郑家的物资陷入困顿,但却不是明智之举。台湾刚刚开垦经营,粮食肯定有很大缺口,限量买卖则使郑家不致因困生变,又使郑家难以积聚起足够的粮草,对此产生依赖。

凭郑经的短视,会不会刀兵相见。用武力夺取地盘,朱永兴确实也感忧虑。广州确实加强了防御,魏王马宝从闽省调来了一个团的精锐,再有其他拼凑起来的人马。以及刚来投奔的萧拱宸这些人。应该是无虞的。但其他沿海地区,可就空虚得很。

应该不会。朱永兴曾经与智囊们反复商议过。郑经已经背上了“逆子”的名声,再向朝廷动武,便是彻底背弃了明臣的形象,在内部尚不稳定的情况下。他做出如此横蛮举动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明朝这杆大旗郑经还是要打着,起码在他认为已经统一了郑家内部事权,建立起权威之前。而如果他还是按照历史上的那种传统大清洗的办法,等到他完全掌握了郑家权力的时候,他也就没有能力再与明军抗衡了。

按着朱永兴的算计,郑经十有是会那么做的。一个心虚的人,会神经过敏地认为周围危机四伏。好象有很多人在暗地里议论他的失德,诽谤他气死父亲,还会质疑他继承权的合法性。为了掩盖,为了树立权威。嗯,在古代叫杀人立威。郑经就必然会把那些可能威胁到他地位的人、对他权威不毕恭毕敬的人都消灭。

这不仅仅是承袭延平王的爵位,还要大小诸事均可一言而决的权力,以及对自己绝对忠诚的军队和属下。清洗,似乎是在封建教育中长大的郑经唯一的选择。杀伐果决嘛,这是郑成功的优点,也是他的弱点,在军中有无上权威的同时,也曾多次因此逼得部将投降而为敌人。

郑经肯定认识不了这么深刻,必定以有乃父之风而骄傲。加上他不能充分任人器使,不能容忍下级对他的稍许不尊,走上众叛亲离的道路也就成为必然。何况,朱永兴还暗地命令情报部门在台湾做了手脚,郑泰,必然会成为第一个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