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部分 (第1/4页)

“啊,啊”惨叫声突然不断响起,满蒙八旗不时从马上跌落,一丛乱箭从路旁射来,让他们猝不及防。

“杀鞑子啊,反正立功啊!”呐喊声近在咫尺,一团聚集起来的数百绿旗兵一边开弓放箭,一边高声叫嚷。

“该死的——”鄂申想勒马回头,杀光这些反复无常、落井下石的绿旗兵,却被布颜图一把抢过缰绳,继续前奔。

“来不及了,都统大人。”布颜图急促地叫道:“快走,莫被缠住。”

鄂申咬牙切齿,忿恨难当,什么时候这些懦弱的绿旗兵也敢向八旗兵挥舞刀枪了?

弓箭、标枪、飞斧、长枪向着奔驰向前的八旗兵将攻击的兵器越来越多,不断有人被击落马下,或是马匹嘶鸣倒地,将骑手摔在地上。

曾经威风八面,令绿旗汉兵不敢仰视的八旗兵将,此时却是连头都不回,一个劲儿的向前冲。

“杀啊,杀鞑子啊!”越来越多的平日温顺的绿旗和汉兵被鼓动起来,趁着八旗忙于突围,趁着八旗无暇他顾,向着八旗兵将展开攻击。有不少分散开负责弹压而未能汇聚入大队的八旗兵将则被卷入人丛,有的被汉兵从马上拖下,有的被绿旗兵围着一阵乱砍乱刺,惨叫而死。

鄂申奔驰在骑兵群中,风呼呼的从耳边刮过,恍惚中他觉得自己是在向胜利冲锋,只要冲破后方的追兵,他就是胜利者,他可以带着这些八旗兵将到杭州再然后的事情,他就没有去想,也不敢去想。

后卫的溃兵被毫不留情地冲散了。鄂申才不管他们的死活,挡路者,死!路上的人影越来越稀疏,他握紧了刀柄。很快便要与追兵殊死一战了吧?

追来的明军先头部队有一千三四百人,因为浙江三大集团清军分别在衢州、丽水、温州驻防,形成了一道抵挡闽省明军的防线。而明军由仙霞关和分水关出动,在靠近赣省的衢州和靠近沿海的温州与清军贴得紧,在其撤退时衔尾追击比较容易。唯独丽水这一路清军,明军离得较远,魏王马宝便把全军的马匹都拔给了第二师,由他们负责追击。

这一千多人的明军骑兵昼夜兼程,由衢州和丽水之间穿插而过,一路上得到百姓民众的指点和帮助。跑死了两百多匹马,终于在这里追上了清军。

虽然人困马乏,明军唯恐清军逃脱,还是立时对清军的后卫部队发起了攻击。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清军稍触即溃。大量汉兵和绿旗兵投降。从俘虏口中得知,前方有友军阻击,白天的攻防战,清军伤亡惨重。这些清兵已经灰心丧气,不少人开始逃散,见到追兵,前已无路。后又被堵,战心便立刻尽丧。

既然友军已经在前阻击,明军将领便不急于进攻,而是利用降兵砍树堆石,设置路障。毕竟以一千多疲惫士卒攻击数倍之敌,又有满蒙八旗兵。确实也很冒险。仓促之间防御阵地肯定布置不好,明军将领便把士兵布置在道路一侧的坡地山林中,拉长战线,准备侧击,给予敌人最大的杀伤。

刚刚布置完毕。八旗兵便呼啸而来,个个快马加鞭,冲入了这一带的伏击圈。

前方路上黑乎乎的一片,有横七竖八的乱树枝,有粘着泥土冰雪的石头,清兵的奔驰速度不得不降了下来。

甫到近前,前锋清兵纷纷停下,这路障虽简陋不堪,可绵延了有一里长,要想纵马而过,却是不能。而且,路障对面是黑压压的人群,看装束却是绿旗和汉兵,正挥舞兵器,壮着胆子在呐喊。

鄂申催马赶上来,他恨透了这帮见风使舵、反复无常的汉兵,大声命令士兵从官道旁绕过去。在他看来,这些鼠辈不须作战,只要冲过了这些路障,自然就望风而逃了。

官道有这个称呼,自然是因为平坦宽敞,无论是纵马奔驰,还是车辆通行,都是无碍。可要从路旁绕过,水沟、矮树、杂草、灌木肯定是无法快速通过,且不能骑着马如履平地。

清兵下了马,一部分作为前锋,将马交给旁人看管,他们趟着杂草灌木刚刚走了两三百步,从坡地上便响起了一片轰鸣。

“有埋伏”

伴着凄厉的喊叫,是一排排火铳的爆响,在枪口闪耀的火光映照下,几百名明军突然从坡地上的杂草中站起,以四列阵线依次而射,将铅弹向着清兵无情地打过去。

“压上去,冲上去。”鄂申无法容忍前锋就这么被打退,而且现在必须冲杀过去,他嘶声下着命令,又派出了更多的士兵,想从侧面向明军进行夹击。

越来越多的清兵拥挤在简陋的路障前,一部分清兵开始清障,将石头推开,将树枝断木扔向道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