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部分 (第1/4页)

且荒炅饺�欤�辛肆甘常�鸬亩己盟怠;蛘撸�炱��土耍��虼缶�俣缺钡鳌R还谋隳苊鹆索猜玻�「戳啥�兀 �

“这不太可能。”李定国摇了摇头,猜测着说道:“一来一去耗费太大。大招北地之兵,进行北地征战,圣上的意思已经很明确。”

“可惜,那南调的大军要闲着了。”高文贵最近只专注于招收骑兵,以补缺额,对朝廷的举动并没有仔细分析研究。

“闲着是不可能的。”李定国呵呵一笑。说道:“你当广州军区成立是为了什么?有湄、河两省的好榜样,圣上岂会不继续开疆拓土?象你说的。一年三四熟啊,种一亩地等于种三四亩呢!以南济北,这个思路是不可改的。”

“安南郑氏,或者还有占城国。”高文贵猜测着,然后嘿嘿一笑,“十有是要完蛋了。嗯,听说为了宗守义入阁一事,朝廷众官员与圣上争论不定。要是宗守义能有灭国之功,或许圣上便是给他这个机会呢!”

“圣上学问渊博,所以才有包容万人之海量。争论也罢,反对也罢,圣上并不为难臣下。”李定国沉吟了一下,说道:“但有一点,那就是明君圣主面前容不得谋私,若有私心也说在明面,圣上尚可原谅,若是背后搞手脚,那便是罪不可恕啊!”

“圣上就是太仁厚了。”高文贵连连摇着头,“那些嘴巴上厉害的文官,早就该收拾收拾了。”

“莫要胡说。”李定国皱眉低斥,“圣上效光武,乃是群臣之幸,岂有希望圣上非刑杀人的?”

“啊,对,对,失言了。”高文贵经此提醒,也想起自己的出身来,连忙又点头,“仁厚好,仁君圣主啊!”

“抓紧时间招兵训练吧!”李定国有些无奈地摆了摆手,“西北多健儿,边民多擅骑,这应该不是很难。对了,还有军屯,别的不说,那个苜蓿要多种,人能吃,又是草料,以后缺不了啊!”

“明白。”高文贵站起身,拱了拱手,笑道:“那末将便告退了。嘿嘿,先去驯服那大洋马去,早骑早威风。”

“去吧,去吧!”李定国连连摆手,心中也有些痒痒,那高头大马,确实令人眼红心热,如果明军的骑兵能配备此马,有一万则足以横扫东虏。

战略重心在东北,固然是形势使然,而在西北暂时放缓步伐,却也是反复商议研究的结果。

若论蒙古诸部的总实力,那是很强大的。但蒙古人的心目中,更多的是部族概念,互相征伐掠夺也丝毫不会因同语同族而手软。此时朱永兴视为强敌的准葛尔部刚有兴起之势,葛尔丹还未成为首领,其地又远在天山伊犁,想击败他很困难。而反过来想,朱永兴发现任由准葛尔部强大,任其攻打兼并漠西漠北蒙古诸部的话,似乎也是有利的事情。

这样一来,既省了明军要一一击败收服蒙古诸部的麻烦,又使准葛尔部树敌众多,甚至会有不少蒙古部族转而向明朝寻求庇护,并在日后明朝向准葛尔用兵时提供帮助。

比如青藏地区的和硕特部,将是葛尔丹东进的障碍,也将是最有可能在压力下依附明朝蒙古部族。如果照历史的轨迹发展,明军收青入藏便极为便利,困难大大减少。

再者,要征服或控制蒙古诸部,军事压力很重要,政治经济手段也不可或缺。当时的蒙古牧民所用的棉絮、棉线以及台吉、宰桑用的绸缎、丝绣等物,均需向中原地区购买,蒙古贵族对中原所产之奢侈品更是十分倾慕。

对此,梁份《秦边纪略》的《嘎尔旦传》中有一段生动记述:“又与以织金大蟒,立蟒剌绣诸彩色。嘎尔旦皆罗列露文绣于外,引各台吉及各夷来视之。诸彝咸艳慕之,徘徊不能去云。”

所以,通商贸易便又是一个收买拉拢的机会,可以分而治之的好办法。这与历朝汉人政权用茶为武器,控制游牧民族是差不多的道理。

甘陕既得,马匹是不愁的。不管是夺了河套地区自产,还是通过各种商品交换,来源已经不再局限于滇川与藏的茶马互市。这意味着明军的骑兵数量将有一个飞跃式的增长,当然,骠骑兵要求严格,数量会有局限。同时,粮草的供应也会有所阻碍。但,无论怎样,只需要时间,明军的强大是不可置疑的。而且,相对于准葛部的发展壮大,明军实力增长的速度绝对要快很多。

所以,让葛尔丹东征西讨,替明军扫平蒙古诸部,打乱西北地区的政治状态,再用几场决定性的大战击败他,趁势进军天山,收复新疆,也是相当好的策略。

当然,这个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而调整。比如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