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 (第1/4页)

的人分遣到江南道。

江南楚氏 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变

以往的江南道官场确实可说得上是铁板一块,在江南楚氏这个大唐四大望族之一的大家族经营下,整个江南道上至总管下到各个州府的官员基本上都团结在楚氏的余阴之下。而至于皇权旁落的朝廷,对于这些官员的控制也早已衰败不少,甚至在中宗朝间江南道有极个别州府的官员都是楚氏一族自行举荐,只须报备朝廷便可。

造成这等局面的原因除了朝廷连年动乱无暇远顾江南道外,自然也是因为江南楚氏强悍的凝聚力。而朝廷之所以也始终是放任楚氏独掌江南道,除了因为皇权旁落下的鞭长莫及之外,倒也因为楚氏一族这么多年来也一直是恪守着臣子的本份,税贡以及官员更迭都是按照朝廷的意思一丝不苟的执行着。

不过,放任楚氏掌握江南道并不代表朝廷对江南道的态度会一直如此,最起码张宏便知道现下京城的那位皇帝陛下对这富庶的江南道也曾经动过心思,之所以一直没有实际作为也只是因为以前的江南道太过团结,朝廷很难找出借口对楚氏雄居的江南道官场动手。

可眼下不同,江南楚氏内争一事露出端倪时这江南道的官场便已经是有了格外清晰的裂痕,楚南轩虽然在江南官场影响颇深,但楚南仁这位督护府大将军自然也有着一定的人脉,因此伴随着楚南轩与楚南仁的争斗开始,官场上的形势也逐渐分化。

张宏便是趁着这等分化的时机突然插足了进来,不得不说他能够用观察使马周笼络到一些官员实在也是因为这时机的正确。但是,在楚氏内争愈演愈烈之际,张宏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他眼下所拉拢到的这些官员,他既然知道皇帝陛下有心打破江南道楚氏一族独大的格局,那当然也会想着试图以朝廷的影响来彻底改变江南道官场。

这并非绝无可能之事,首先皇帝陛下确实有心掌握江南道,其次,这个时候楚南轩与楚南仁等人争斗之时他们既不可能再如以往那般共同抵制来自京城的压力。又各自希望能够得到京城的支持。而基于这点原因,便能让张宏断定若是皇帝陛下此时对江南道官场动手,那楚南轩与楚南仁很有可能会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

若此事不成,后果固然严重,可若做成,那前景当然也极为美妙。张宏在经过了百般思虑之后,终于还是没能挡得住美妙前景地诱惑,他一边令京城的高不危秘密安插一些已经早朝为官的亲信之人来到江南道。也一边向皇帝陛下秘密呈去了一封密信。信中的内容自然便是向陛下分析了江南道局势之后,认为这个时候应该能在江南道做出一些变动来。

当然。这同时张宏也很清楚若是皇帝陛下真会染指江南道,那他所要高不危派来的人其实不足以在江南道结成一股影响,于他而言他也不能获得太大利益。但就眼下而言,张宏却也不顾及这点。他现如今的主要意图便是助楚图重掌楚氏,那消弱楚南轩或是楚南仁在江南道的势力,为楚图建立一些根基,当然也是很有必要的。

密信虽已呈上,但要确切得知皇帝陛下地意思却还须等上几日,这一点张宏很清楚,所以这几日来他依旧是暗中关注着楚南轩与楚南仁的同时利用朝廷地影响悄无声息的蚕食吸收着江南道上一些不为人所注意的势力。

表明意愿相信张宏的官员不多,但也不少。张宏要彻底掌握团结这些人当然需要一段时间。而在团结这些官员地过程中张宏也得必须防备着这些人中是否有暗中归属王公公之人,所以这样一来。观察使马周的责任无疑更重了几分。

这件事张宏是完全交给观察使马周来做的,对于马周张宏认识的很清楚。马周并不是他的人,虽然这个观察使是受了他的举荐才得已平步青云。但张宏不会指望马周会从此效忠于他,他一直将马周,张说等人看成一种合作关系。

而这一方面便又暴露了张宏现如今地一个缺陷。那便是无论是他。抑或是他身旁可以信赖地这些人都是白衣在身。并没有官职在身。除了韦和那么一个将军。在官场之上张宏可以说得上是没有半分人脉。这便也正是张宏不得不将此事交给马周地原因。不然他当然会亲自来团结这些人。

也是张宏悄无声息蚕食着江南道势力。暗中崛起且等待着京城皇帝陛下意思地同时。楚南轩与楚南仁二者间地争斗终于又有了一个令人不得不惊诧地事来。

楚南轩与楚南仁等人地争斗在一开始地时候确实是楚南轩一直处于下风。兵权与楚氏商会尽被楚南仁掌握。而楚南轩却这个家主却似乎是根本没有还手地机会。当然。这都只是表象。事实上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