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部分 (第1/4页)

都不太可能,张宏其实更宁愿相信平王殿下这是在暗示着他,暗示着他必须得站在平王那一面。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平王输地不太惨。

可这时的张宏却不能很干脆地站在平王那处,所以这么一来,张宏难免会觉得有些忐忑。

殿进行的都是策论,这策论也依旧是如往年一样由皇帝陛下出题,让三位新贵自来作答。皇帝陛下出的题目乃是针对治国一策,大抵便是让这三人各自陈述该如何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让他三人说出各自的观点。

仍然是由探花郑其冲首先作答,这位年轻的才俊显然是有着真才实学的,他落落大方着,在朝廷上这许多大人物之前显得从容不迫。他的观点乃是由县治引起,基本上张宏是将他的观点理解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张宏并没有仔细去听这位青年才俊的口若悬河,他对治理国家这一方面确实不太感兴趣,或者可以说他没有这个觉悟也不以为他有这份能耐。当然,就算他有这份能耐,依他的性子来看也绝对不可能如同郑其冲一般说的这般好听,他是那种喜欢做而不喜欢说的人。

在郑其冲陈述着他的观点之时,倒是让张宏得以有时间四下打量了朝堂上的各位大人,他看了看那位阴冷漠的崔尚书,随后也看了看皇帝陛下最为宠信的中书令陆象先,最后也忍不住去看了眼平王殿下

都没有发生什么意外,也没有人察觉到这少年的心不在焉。

只是,在这期间张宏却突然发现赵王殿下似乎今日不曾早朝,他瞧见了平王,也看见了宁王,却独独少了赵王,这让张宏有些惑,他当然知道今日早朝除了这一殿试之外,还有另外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

平王李隆基曾言春+》之后东宫之事便会有所决定,那今日早朝是否又会提起东宫一事?可若是今日提起的话,那身为主角的赵王殿下又不在场,该如何来提起?

想到这一点,张宏再次迎着平王那份淡然的微笑时,不免心中更是生出了许多的困惑。

赵王府上。

今日的赵王不曾早朝,却也没有前去太平公主府上,他便如往日一般冷漠着,站在这院中,望着府上那些异常忙碌的下人,紧皱着眉。

“加火,烧水。”冷漠吩咐了一声,赵王殿下转身,看着那一间冒着热气的厢房,再道:“再为本王备一桶凉水!”

完全是一副颐指气使的神态,哪儿有半分抱恙在身的模样?只是不知为何今日不曾早朝的赵王殿下,却在此时做着这么一些不务正业的小事(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东宫之争 第二百六十三章 给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千古慧言可可用,它非但包含着阴阳圆极之说,更可借鉴于治国一策之上。微臣以为,将此句慧言放在治国一策上,大致可理解为,但凡好的有利于发展的便可放其自然,而若是存在弊端的,则只须引导改正即可。”探花郑其冲侃侃言谈之后,便是榜眼范阳卢不安自来应试,他在说话之时,始终是显得极为清幽,有那么几分清风拂面的意境。

由卢不安这些话中,很轻易的便可看出这位貌似道人的榜眼实际上对道学研究确实有几分心得,他今日策论的观点不论对错,单单就这份幽雅平和已经是比先前的探花郑其冲要高出了一个水准。

不过,虽然就学问上而言卢不安要高一些,但从此时朝堂上的氛围看来,倒还是郑其冲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更能被这些文武百官们所接受。原因并不复杂,当今陛下乃是崇尚中庸之道的,无论治国亦或治事,皇帝陛下都喜好把握一个平衡。所以这么一来,卢不安的主张‘无为而治’便在很大程度上显得刻意迎合了皇帝陛下的中庸之道。让人很自然的便会以为卢不安是在针对着皇帝陛下的心思进行着奉承。这当然多少会让旁人心中有些不快。

一个尚未入朝的官员便会如此赤裸裸的奉承着皇帝陛下,那不管他是对是错,都很容易遭受他人的排斥。或许这种排斥有些不可理喻,但身在仕途的人,都会潜意识的打压可能上位的小人物,这也是大多数官员地普遍心理,他们确实很难接受一个刚中进士之人便取得皇帝陛下的宠信,继而踩在他们头上。无论皇帝陛下是否接受这种奉承,他们也会防患于未然。

况且,政治原本便是不可理喻的。

张宏站在这二人中间,大致听了听他二人地殿试策论,心中也不免有些轻视了这二人。他先前以为他这个状元乃是作弊来的,那身旁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