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 (第1/4页)

只不过与意料中不同的是,平王殿下手下这个举足轻重的谋士王来的有些晚,晚到他与赵流年的冲突已经根本不可能化解。

(不好意思,又断更了那么久不过这个月基本上都会把补出来,保底是每日两章,尽量多写一点,我的目标很简单,大致来说也就是这个月写完,这本书完本。再就是关于今天,诸位元旦快乐,新年快乐。

挠头,其实这些废话本无必要放在这里说的,因为必然会存在凑字数的嫌,不过嫌就嫌吧,从头看到尾来说俺还是比较厚道的,基本上VIP章节后边跟废话的很少,我也没有这个习惯惭愧,跟一位作者朋友说了两句话居然不记得想要感慨些什么了,那就放到以后再感慨吧。诸位睡好,新年要快乐。)(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idian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东宫之争 第二百八十章 突发

然平王殿下发了话,那赵大公子赵流年即便是再如似乎也只能选择暂时的退却,虽然这么一退会让先前刚刚说过绝不会退的他大失颜面,但在平王殿下的一言九鼎之下,他的颜面似乎也根本保留不下来。因此,一直到赵流年含恨而望了张宏几眼,扭身走出这小院之时,无论是张宏又或是平王李隆基身边的王都能十分清晰的察觉到这位京城第一公子在离去时的不甘。

不甘。因为不甘,便能让张宏很轻易的知道,这个时候在这小院中即使是他看似胜了一筹,但事情却依旧不可能如此简单的结束,赵大公子既然是心怀怨恨以及不甘,那以他在监察院中的两年经营来看,在接下来张宏想要彻底扫除他的经营效果,必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无论是暗中又或是光明正大的阻挠,总之赵流年是不可能让张宏轻易接受监察院的。

这是一个不大却也不小的问题,想到那位一味装着痴傻的青年公子那令人发指的天资,张宏便忍不住去看了眼他新起用的才子赵业,对于这个深得他青睐的赵公子,张宏其实根本没有没有什么把握能够指望由赵业来完成与赵大公子在监察院中遗留的那些势力对抗,因为就算这个赵业再如何的才智不俗,甚至高估他将他放到赵流年那等人的层次之上,可他毕竟太嫩,对于政治,他只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雏。

赵业要走的路还很长。只是作为当事人的他却似乎是浑然不觉个时候的赵业显然也是未曾注意到张宏望向他时的神色只是望着赵流年离去的背影,心中惊叹着这小院中先前的那一场暗涌,继而深深的感慨着政治风波的玄奥,谁能想到那一场两大势力的碰撞居然会在不可能和解的前提下,仅仅由后来的那个阴沉青年一句话便化解于无形之中?

“想来那位后来的阴沉青年背后之人还要强大些,还要位高言重些。”想到这一点,赵业便瞬间又察觉到另一个问题然阴沉青年背后的那人都会在这少年张宏的强硬之下让步,那岂不是又证明了他选择的这位新科状元也是十分的强大?

强大。

张宏倒真不觉在平王李隆基面前有任何一分强大的资本,他很清楚这一次平王李隆基的让步仅仅是基于皇帝陛下的让步,因为平王殿下知道他此次接手监察院是皇帝陛下的意思以他便退这一步。而至于他为何不惜如此折损他手下赵府赵大公子的颜面也要退这一步,那倒完全是因为当前的形势让他不得不如此来做。

太平公主已然在赵王殿陡然病倒之后察觉到了她那位侄子的布局强悍她当然也不可能再任由她这位羽翼渐丰的侄子继续成长,所以她肯定会针对平王李隆基做出一些动作来,既然太平公主已经着手对付平王李隆基,那平王本人当然不可能再在这个时候去惹皇帝陛下不高兴,去彻底的阻挠这个皇帝陛下堂而皇之要扶植的张宏,所以他不管怎样都必须得退这一步。

可以说一监察院平王殿下地让步。并非是因为张宏与他地深交根本不可能是因为皇帝陛下地旨意仅仅是因为平王李隆基在面临太平公主地发难之时。根本不可能让自己陷入腹背受敌地局面因此这才在皇帝陛下与太平公主二人地压力之下退了这一步。

不过。在京城本就无太筹码地平王李隆基真地仅仅是因为太平公主与皇帝陛下地压力就放弃了他手中这个实力最为强悍地赵府赵大公子?

似乎不该是这么简单地。

为赵府在京城地影响绝对是极为强悍地平王李隆基也肯定不会如此便轻易折损赵大公子颜面。导致赵流年很有可能会因为心怀怨恨而离心于他地。而平王殿下为何要在这个时候选择折损赵大公子地颜面。而将监察院交给张宏?这个问题。张宏自然不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