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 (第1/4页)

虽然老校工没有发现有人上楼,但当时他只注意了楼梯,却忽略了一个地方——那棵老樟树。

从老樟树缘木而上,可以很轻易地爬进那间小屋的窗户,而且老樟树太粗枝叶太密,一个孩子爬上去根本不会暴露目标,只要爬到窗口,一伸手就够得着那张办公桌,所以那把中阮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失踪”了,而老校工当时正忙于搭建灵棚和收落尸体,当然不会想到竟然有人胆大包天,去拿死人的东西。

周伟之所以能解开“诈尸”之谜,这一切都得归功于那把中阮,那把放在段仲圭卧室内的雕凤中阮,这把中阮也在段仲圭和阮韵的合影上出现过,是音箱上的那只彩凤解开了周伟心中的疑惑。

阮韵的尸体又是怎么“跑”掉的呢?

答案还是段仲圭,不过当周伟解开这个谜团之后,在心里对段仲圭致以了非常崇高的敬意,如果不是考虑到他在索命阮音一事中的作案嫌疑,周伟真的非常愿意当面向段仲圭伸一个大拇指。

阮韵自杀的年份周伟不得而知,不过他基本上可以猜出段仲圭当时的年龄,最多不超过十二岁,还是一个非常稚嫩的少年。

当年少的段仲圭承受了失去了双亲的痛苦,而后又目睹了姐姐的死状之后,除了伤心之外,他当然舍不得将他领进家门的阮韵,在一种无法说清的情况下,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措——偷尸。

于是趁着老校工上厕所之际,早已潜伏多时的段仲圭开始行动了,他先是用自己稚嫩的双肩背起了阮韵的尸体,艰难地走到了距老琴房最近的北面围墙下。

为了将阮韵的尸体翻过围墙,他用事先准备好的绳索将尸体从腋下部位绑牢,而后自己设法翻越围墙,在围墙外拉动绳索,将尸体慢慢吊起,也就是老校工所看到的那一幕——阮韵的尸体自行越过了围墙。

当时的月光很亮,但老校工为什么会没有发现其中的“猫腻”呢?

首先,时值深夜,正是人在一天之中最疲乏的时候,视线和意识难免会变得有些模糊;

其次,守尸人对于“诈尸”现象一直深信不疑,加上他也认为小韵是冤死的,是内心的恐惧加剧了思维的混乱;

最后,守尸人基本都好酒,因为酒能壮胆,要与尸体打交道,除了本身要具备一定的胆量之外,酒是不可或缺之物。

于是在迷信、恐惧和酒精的三重作用下,老校工所说的“诈尸”事件就这样发生了。

周伟根本无法想象,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是怎么想到这一点的,更重要的是他是怎么办到的,不过细想之下他还是悟出了其中的缘由。

首先,是情深谊厚的姐弟之情促成了段仲圭此举,在感情的鼓动之下,人往往会焕发出平时难以企及的奇妙力量,如果换做是周伟,他也会这么干的,不过他不敢保证能不能成功,但年少的段仲圭却办到了,所以就冲这一点,周伟非常佩服段仲圭;

其次,周伟在那张老琴房的照片中看到了当年的围墙,与现在不同,当年的围墙高度不超过两米,而且是用圆滑的鹅卵石堆沏而成的,只要力量足够,再借助滑力,用绳索的确可以将尸体拉上围墙。

再者,从段仲圭卧室里的那张照片上看,阮韵的个子不高,而且身材非常苗条,周伟估计她生前的体重绝对不会超过一百斤,再加上阮韵是割腕自杀的,身上的血夜已基本流干,尸体当然就变得更为轻巧,所以段仲圭能将她的尸体偷运出去。

幸运的是老校工并没有发现其中的“猫腻”,而且在天亮后也没有进行查找,只是找了个由头把这件事搪塞了过去,由于正处文革动荡时期,活人都难以自顾,又有谁会去关心一具尸体的下落呢?

于是也就有了情定山谷里的那座非常隐蔽的坟头。

偷中阮、偷尸体、葬亲人,年少的段仲圭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伤痛,也办到了常人难以办到的义举,其用心不可谓不良苦,周伟相信,这样的人即使放在当今社会也是凤毛麟角。

“院长,是这样的吗?”,讲完了诈尸事件之后,周伟轻轻地碰了碰郑天霖的胳膊。

郑天霖有些魂不守舍,他深深地皱着双眉,整个人突然间变得苍老了许多,“差不多吧,小周,又是你自己推理出来的,对吗?”。

周伟默默地点了点头。

“唉”,郑天霖抽动了一下鼻子之后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哀叹。

周伟:“我不知道当时是谁通知你的,不过我知道当你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你一定非常伤心,我想再问一句,你的那把中阮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