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天空阴沉沉的,凉风刮过,飘下了毛毛细雨,山坳里升起了淡淡的雾气。

大黑跑在了前面,尽管昨日爷爷下葬的时候,牠被拴在柴房里,但是仿佛能嗅到坟冢的所在似的,径直的奔着那儿去了。

妮子赶到坟地的时候,大黑已经伏在了坟前“呜呜”的悲鸣起来,两只前爪轻轻的扒着新土。

妮子的小花袄已经被雨滴打湿了,出来时匆忙未及拿雨伞,如今只有硬挺着了。她与大黑相互依偎着蹲在了坟前,凉风直往衣服里钻,不多时就已经瑟瑟发抖了。雨水顺着头发梢滴滴答答的流淌下来,口唇冻得呈青紫色,此刻,妮子恨不能爷爷的坟墓能有道裂口,她和大黑会毫不犹豫的钻进去的。

山道上走来一个瘦高的年轻人,身披着一件黑色军用雨篷,内里是草绿色的旧军装,左手拎着一个黄色的旅行袋,腿脚挽起,军用胶鞋上沾满了泥巴。

“小妮子,下雨天怎么一个人蹲在坟地里?”那年轻人停住了脚步问道,在山西河东一带,人们通常称小姑娘为“小妮子”。

妮子抬起眼睛望着这个陌生人,牙齿打战,哆哆嗦嗦的说道:“我在陪爷爷。”

年轻人笑了,放下旅行袋,笨拙的脱下身上的雨蓬,罩在了妮子的身上,此刻,妮子才注意到此人右衣袖是空荡荡的,原来他只有一只胳膊。

“小妮子,你叫什么?是前面风陵渡村的么?”年轻人问道。

妮子点了点头,轻声说道:“我叫郭妮儿,牠是大黑。”

“郭妮儿,看天气这雨一半会儿停不了,我送你回家去吧。”年轻人好心的说道

妮子望着天空,阴云密布,雨势也渐渐的大了,无奈叹了口气,低头道:“大黑,我们回去吧,明天再来。”

天空中传来隆隆的春雷声,大雨如注,年轻人和妮子共同顶着那件雨蓬,沿着泥泞的小路朝着镇上走去。

风陵渡镇不大,其实就是一个风陵渡村,因扼黄河渡口位置重要,所以民国时期设的镇便一直的沿袭下来了。

来到镇东大槐树下,妮子指了指老宅说道:“那儿就是我的家。”

刚走上台阶,迎头便遇见了镇长老婆,她见到妮子顿时脸上横肉一抖,正要发火,突然面孔骤然一变,浮上笑容,嘴里惊讶的说道:“哎呀,这不是有富嘛?你哥去渡口接你了,你们没碰上么?”

妮子抬头看了一眼,心道,原来这个少一只胳膊的男人就是郭镇长的弟弟有富。

“嫂子是这样,我昨天先去一位牺牲的战友家了,”郭有富解释说道,眼睛打量着这座老宅,面现诧异的问,“你和我哥搬家了?”

“哦,昨天刚刚办了乔迁酒席,是的,快进来吧。”镇长老婆闪开了身子。

“那这个郭妮儿是”郭有富不解的问道。

“她是你哥的养女,”女人回答道,接着对妮子说,“妮子,叫叔叔。”

“郭叔叔。”妮子感激的望了有富一眼,嘴里轻声叫道。

第十六章

“你的职务是公安特派员,行政关系隶属于镇政府,业务归县公安局指导,工资四十八元六角。风陵渡镇很小,这你是知道的,主要工作任务是黄河渡口的治安与安全,另外还有一项秘密任务。”郭镇长呷了一口本地的堆花酒,面色泛红。

“什么秘密任务?”弟弟有富不解的问道。

“古墓。”郭镇长神秘的说道。

“古墓?”有富更加诧异了。

“你知道‘风后冢’么?”郭镇长又替自己斟满了杯子。

有富笑了笑,道:“当然知道,小时候我们不是常在‘风后堆’那儿玩的么?传说是埋葬远古轩辕皇帝大臣风后的地方。”

“不错,风陵渡就是因为风后陵墓在这里才得名的,据县志记载,原来是的确有风后冢的,高二米,周三十米,冢前还有明万历三十八年立的石碑,不过在日寇侵华战争中,日军盘踞风陵渡,庙及碑刻尽毁,风后冢也被夷为了平地。”郭镇长解释道。

有富饶有兴致的听着,嫂子在旁边剥一只鸡头,挑出鸡脑喂二乖吃,据说小孩子食了鸡脑,学习成绩就会上去。

郭镇长把杯中酒一饮而尽,醉醺醺的低声说道:“这绝不是传说,风后确实埋葬在风陵渡,不过我们找不到而已。”

“都过去几千年了,风后早已化为尘土,老百姓只当是个古老的传说,难道还有人惦记着不成?”有富摇了摇头,不以为然的说道。

“不是我们惦记,而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